关于道德修养的短小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si=3

2. 求一篇写道德的文言文,80字以内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施皮特勒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 德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 根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马克思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 ——狄尔治夫人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 罗忍耐是求学最主要的成果。

——萨尔丹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列夫·托尔斯泰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屠格涅夫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奥古斯丁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萧伯纳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

——高 汀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但 丁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德谟克里特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富兰克林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 索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鸠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夸美纽斯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奢侈总是跟随着 *** , *** 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彼得·阿柏拉德青年人应当不伤人,。

3. 比较简单的文言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4. 修养的古文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⑴,其待人也轻以约⑵。

重以周,故不怠⑶;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⑷。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⑸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⑹。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⑺。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⑻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⑼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⑽而理欤![1]⑴重:严格。

周:周密、全面。 ⑵轻:宽容。

约:简少。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⑶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 ⑷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

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⑸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⑹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政。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

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 ⑺廉:少。

⑻已:太、甚。 ⑼说:同“悦”。

⑽几:庶几、差不多。[2]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 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