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气你就输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没脾气才会出效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没娃时,看到别人对孩子发脾气,我总认为这些父母的修养还不够。到自己有了娃,我非常理解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父母。不过话说回来,发脾气真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在与孩子相处中,父母总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大发脾气。事实上, 发脾气并没有教育功能,反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可以说,父母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蹲下来听孩子讲话,抱起来与孩子交流,牵着手对孩子教育,做孩子的知心人,这才是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发脾气,大概率事件是陪孩子写作业了。有网友说:辅导孩子写作业,简直就是检验亲情的试金石。深夜10:30分,某小区传出一位妈妈辅导孩子学习的咆哮声,被邻居拍下后发到网上迅速蹿红。网友忍不住调侃道:一人训孩子,全小区受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有些心急的父母恨铁不成钢,认为斥责孩子会让孩子“长记性”,看到孩子做错了题,“你真是笨蛋,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就是烂泥糊不上墙,我对你没什么指望!”“你笨得像头猪!”之类的话就会脱口而出。殊不知,这些话会被孩子牢牢地记在心里:“我真的很笨呀?唉,我一点儿用都没有。”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消磨殆尽。

一位邻居妈妈,由于单位改制,被分到了距家很远的分公司去上班。因为心理不平衡,这位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呵斥7岁的女儿。她的女儿其实很优秀,还曾在多种竞赛中拿过奖,但这位妈妈却总爱找茬,对女儿百般挑剔。久而久之,女儿一见到妈妈下班回家就十分紧张,总怕自己做错什么惹来妈妈一顿臭骂。

其实,这位妈妈每次骂完女儿都很后悔,认为把女儿当作自己不良情绪的“出气筒”,自己做得的确很失败。 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整天处于一个心理极度压抑的环境,导致孩子变得内向、胆小,长期下去,孩子很容易情绪崩溃。

父母拿孩子当“出气筒”,是不尊重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表现。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土壤,要是父母的情绪不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茁壮成长呢?所以,父母要时刻反省自己,无论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受到了怎样的委屈或者挫折,都不要将这份情绪带回家中,转嫁到孩子身上。

女儿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妈妈怒斥道:“你这孩子就是欠,每个苹果都咬一口就是不吃,我这暴脾气……”女儿委屈地说:“不是的,妈妈是……”“是什么是,还敢狡辩?”女儿低声哭了起来。

这是一位网友讲述的一则亲子沟通故事。故事的后续,爸爸看到女儿伤心难过便询问原因,原来女儿将每个苹果都咬一口是为了挑出最甜的给妈妈吃,可以说是非常的暖心了。

很多父母经常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而大吼大叫,但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作为父母,自己是不是会倾听?能不能静静地听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候,孩子还没说两句,父母就表现得很不耐烦,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直接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心里肯定不舒服,会觉得很冤枉。

父母可以试着询问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要这样?”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非常重要。 让孩子有机会讲出真相,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他也会因为父母给了自己辩解的机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甘心改正。

儿子在校犯错误被罚写检查还偷着乐,握笔如话筒,陶醉般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一篇篇的检查。”妈妈本来生气要揍儿子一顿,看到这一幕突然没了脾气。儿子继续唱道:“那一天老师令我去把检查写,又是那熟悉的400字……悔恨交加到底要怎么写,一篇又一篇,哈哈哈哈哈哈……哎,贝多芬都弹不出我的忧伤……”儿子苦笑着继续写检查了。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不会犯错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后,暴脾气不能一点就着,而是应该学会宽容。 要一点点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如何做是在犯错。 父母积极的人生观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 健康 ,不偏激,不阴暗,这样的孩子未来想不优秀都难。

女儿4岁时,有一次因为饭前吃了很多零食,又喝了牛奶,吃午饭的时候,任凭我怎么叫也不过来吃饭。我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地问女儿是不是不吃午饭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收起了女儿的餐具。

下午女儿睡醒午觉后说肚子饿了,妈妈就给女儿找吃的东西,但被我拦住了,我告诉妈妈:“孩子饿一次饿不坏,如果这次满足了她,以后她一定还会出现不好好吃饭的情况,所以下午可以给她喝水,但不能给她拿东西吃。”女儿听了哇哇大哭,我问女儿:“你是不是答应爸爸今天不吃午饭了?那么我们说话要算数,晚上让妈妈给你做最爱吃的披萨,好吗?”女儿听了只好点头。

到了晚上,女儿吃了整整一张披萨,妈妈这才放下心来。自这以后,女儿再也没有饭前吃零食,不好好吃正餐的习惯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一个词叫“温柔而坚定”。 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永远比发脾气训斥孩子更有效。 但要想规则执行成功,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规则不能被随意改变,父母也绝不会妥协,让孩子在规则下有更多的自由和快乐。

国外的一位家长在网上发帖:“昨天深夜我17岁的女儿跳出家里的窗户溜走了,今天早上5点多钟才返回家中。哪位家长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我是否该责备女儿呢?”

有位网友迅速回了帖,他写道:“看到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以前听家里人讲,在妈妈上高中的时候,她也经常在深夜悄悄地从家里的窗户爬出去。有一天被外公发现了,外公就把庭院里的梯子搭在女儿的窗户下面,并且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我给你提供一架梯子,我不希望你摔下去,不希望你受伤,你明天早晨回家的时候,别忘了把梯子放回后院,然后上楼,你妈妈要找你聊聊。’从此以后,妈妈再也没有半夜从窗户溜出去了。”

试想,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们是否如上述网友一样,能够冷静地处理这个问题呢?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感觉自己快要控制不住脾气时,父母可以试着做深呼吸,将情绪稳定下来,便于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谈到“没脾气才会有教育”时,提出了几个有效控制脾气的好方法,比如 半小时效应、纸条仪式、意念疏散 等。这些方法如果反复练习,一直坚持下去,坏脾气一定能被有效控制。感兴趣的宝爸宝妈们不妨读读试试。

父母常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过度斥责,不仅会让孩子丧失自信,还容易形成懦弱、怕事、拘谨的性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见到效果,需要父母戒骄戒躁,耐心地去和孩子沟通。简单、粗暴、频繁地斥责,对孩子的成长是不会起到任何促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