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北京找到李莲英之墓,用铁丝撬开机关后,发现一紫红色棺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1966年,北京发现 李莲英之墓 ,坟墓形制非常讲究,有专人日夜看护,还设下了机关。

墓中有一紫红色棺材,配有4颗镇墓珠,明明墓室密封完好,棺材却有过自行移动的痕迹。

而当人们打开他的棺椁后顿时大吃一惊,甚至吓得头皮发麻,猜疑不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北京阜成门外八里庄再往西大约两里,有一个名叫 恩济庄 的地方,原本只是个安静又不起眼的小地方,因为清朝2700多名太监先后安葬在此,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在当地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恩济庄的这片太监茔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太监们的聚葬地,这些太监大多都是草草下葬的,坟茔也比较寒酸简陋。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敕建关帝庙”,这在古代的墓地中比较常见。而剩下的那一部分是 “李公之墓” 以及与这位“李公”配套的祠堂。

既然是跟2700多个太监埋在一起的,那这座“李公之墓”显然就属于一位“李公公”。而这位“李公公”,就是过去赫赫有名的 李莲英

身为慈禧在世时最受宠爱的宦官,李莲英先后在同治和光绪两朝担任内廷太监总管,见证了从咸丰到宣统这四个朝代的风雨更迭,一度成为了清朝末年最权倾一时的大太监。

不过,在李莲英死后,关于他的埋骨之地,一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除了北京恩济庄太监茔中的“李公墓”,有不少人认为李莲英死后陪葬在慈禧身边,也就是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李莲英就埋在北京永定门外的大红门。

民间会出现这么多关于李莲英埋骨地的猜测,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莲英死得比较蹊跷。

据说在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为他的主子服完丧后便出了宫,只过了3年就遭人暗杀,原因不明,但有说法认为他死时身首异处,而暗杀李莲英的人正是他在宫中招惹的仇家。

他不光是最后死得比较离奇,其实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就有些“命途多舛”。

先是他的膝盖受伤,怎么都治不好,被父亲带去北京看病时,偶遇算命的先生,结果从对方口中得知,他命格特殊,将来会“克”到全家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他入宫。

他父亲吓坏了,赶紧给他治好病,送去内务府“净身”入宫。这一年李莲英只有7岁,那时他还叫李英泰,十分机灵懂事,被安排到慈禧身边,成为了一个梳头的小太监。

慈禧是个十分挑剔的人,没想到这个小太监擅长察言观色,心灵手巧,说话好听又懂事,很快就得到了她的喜欢。

慈禧信佛,就给李英泰改名叫“莲英”,意思是荷花的花瓣,只要有莲英在身边伺候着,她就是活菩萨。

李莲英在宫中一待就是53年,成为“九千岁”的时候,只有39岁。等到他40岁生辰,慈禧还专门为他亲自督办生日宴会,当时的朝廷大臣、封疆大吏都赏脸来参加恭贺,宴会上的戏台子搭好后唱了足足3天戏。

这样的恩宠,不是谁都有机会享受的,除非能像李莲英这样机警狡猾,善于察言观色,摸清了慈禧的所有习惯和喜好

最初入宫时,他不过是个穷鞋匠的孩子,一文不值,宫里人谁都瞧不起他。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将来竟然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李莲英靠着超人的圆滑聪明,成为了地位无人能够撼动的权臣后,却没有表现得太过嚣张跋扈。

他依旧十分谦卑,时刻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奴才,是因为主子的宠爱才能有今天这一步,越发地感恩慈禧,慈禧喜欢的就是他喜欢的,慈禧讨厌的,他就加倍讨厌。

在过去的其他朝代里,经常会出现得力的太监被任命为朝廷钦差,派出去到各地视察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情况在清朝年间却绝无仅有,只发生在了李莲英身上。

当时,北洋水师成立,朝廷花了大把的银子在上面,慈禧就将身边最信任的李莲英派去与醇亲王一起检视水师。

有慈禧的命令在身,李莲英就是当之无愧的钦差大臣,就算他行事嚣张一些,醇亲王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但是李莲英依然没有摆出任何架子,检视水师途中各种地方官想要巴结他,李莲英连见都不见,仿佛自己只是慈禧派来照顾醇亲王的仆人,替醇亲王打理好了身边的一切,甚至到了晚上还会亲自帮醇亲王打洗脚水。

等到差事顺利结束,醇亲王回到宫中,自然会帮李莲英说不少好话。这让慈禧听了,面上倍感有光,越发对李莲英感到满意。

当时宫里有两个“佛见笑”,一个是慈禧爱吃的梨,另一个就是李莲英。

据说,慈禧还曾钦定赐银,用来帮助李莲英修建墓穴,还敕建了李家祠堂。不过等到李莲英在慈禧死后,一想到自己年纪大了,手里的权力渐渐旁落,过去被他排挤过的仇人,说不定早就准备收拾他,李莲英就有些忧心忡忡。

他在出宫前, 将多年来收藏的珍宝满满当当7个箱子全部献给隆裕太后,希望能求得她的庇佑。

但是出宫后仅仅过了3年,李莲英就突然离世。 他的家人对外宣称是突发疾病而死 ,但是民间却一直流传着 他是回乡探亲的路上,遭到仇家埋伏,斩首而亡。 跟在他身边的仆人只来得及带走他的头颅,身体就不知去向了。

等到李莲英下葬时,他的家人害怕仇家还不肯罢休,又担心会遭到盗墓贼记挂,于是发丧那天,从李家抬出来的棺材一共有四口,而且朝着不同的方向,谁也不清楚哪一个是真的。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关于李莲英的墓地所在处,流传着形色各异的传说。

而在1966年的夏天,原先的恩济庄已经建起了一座六一小学,在校园的西南角上,五六个人挥动着锄头,将一个像是太监帽子的墓穴挖开,这才终于揭开了李莲英之墓的秘密。

这座位于校园西南角的小花园没有太多的景致,很多学生老师经常到这边来散步。

他们很难想象,这个极为幽静的小花园,曾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墓地。

当地的老人对此还有些印象,说是过去宫里派人来这里修建的,光是建造坟墓的外层,就花了不少时间,坟墓建成后还有专门的人守墓。

据说,坟墓的外层是用鸡蛋清和糯米汤混合后,搅拌石灰和黄泥沙土,再用江米粥灌浆。

为了找到足够的鸡蛋清,施工的人将当地村子里的鸡蛋都搜刮过来,只留下鸡蛋清,蛋壳和蛋黄随意丢在地上,导致当地村民很长一段时间看到鸡蛋都觉得恶心。这座坟墓也因此被称为是 “鸡蛋墓”

1966年夏天的时候,一伙人听说这座墓就是宦官李莲英的坟墓,于是拿着锄头、铁锤和钢钎跑过来,准备将这老太监的墓地砸开。

谁知,李莲英的坟墓远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结实,铁锤和钢钎根本无法撼动它。这座坟墓看着没有帝王陵墓豪华,坚固程度却不输给那些汉白玉陵寝。

这伙人每天都在这里敲砸,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那太监帽一样的墓顶给砸碎。但是砸碎后却也不能立刻进去,因为墓顶下面还有土层机关,一块巨大的白色长石掩在泥土下,根本无法搬运。

这伙人守着入口一筹莫展,这时有人发现这块白色长石的两侧各自有一个圆孔,顿时灵光一闪,去找来粗壮的铁丝,将其从圆孔中穿过去绑好,另一头再绑上一根木棍,活用“杠杆定理”,将白色长石撬了出来。

墓穴地道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些人小心翼翼地进入后,左顾右盼,发现这座坟墓保存相当完好,看来还没有遭到盗掘。墓室的修建极其讲究,其中棺材是紫红色的,却没有待在应在的棺床上,而是更靠近墓门。

这让所有人都有些疑惑,因为这座坟墓可没有遭到盗掘, 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究竟是谁移动的棺材呢?

这些人顿时感到后背一阵凉意,不过看墓中潮湿的情况, 墓室应该进过地下水,积水过多,将棺材抬起来,这才远离了棺床。

这件事解释得通了,但让他们更加惊恐的事还在后面。

当他们打开棺材之后, 在外椁的四角发现4颗乒乓球大小的镇棺珠 ,还有欧珀镶钻石戒指,玉扳指,翠玉鼻烟壶,金珐琅怀表,直径1.6里面的大钻石,以及象征宫里人身份的朝珠,大大小小的宝物竟然取出了50多件。

这伙人将手伸向棺中躺着的人时,首先摸到的却是一团湿冷黏糊的东西,原来是棺中的棉被已经腐烂破损了。当棉被被揭走之后,眼前出现的一幕让人汗毛竖起。

棺材中的遗骨只剩了一个头颅,上面还拖着一条三尺长的辫子,但是头颅之下什么都没有,静静躺在一堆脏湿的棉花间,要多恐怖有多恐怖。

难道说,真如民间传说那般,李莲英是被仇人斩首而亡的吗?

耐人寻味的是,在李莲英的老家大城县李贾村的祖坟也被人挖开了,奇怪的是,所有的坟头都是两个棺材,唯独有一个坟头只有一口棺材, 里面也没有任何遗骨,只有一个一尺长的小银人。

考古专家分析, 这个小银人就是李莲英的“明堂” ,因为按照习俗,他没有妻室又是个太监,不能入祖坟,这才用小银人取代。

也就是说,到最后依然找不到李莲英尸身的下落,而他具体的死因和死亡地点也不得而知,似乎只能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