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邹》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
二、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
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
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巩固中间段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显位置的东西则总难有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首尾两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们记得要相对牢固一些,而中间的段落由于受到来自前后的干扰,记忆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在对全篇记得较熟之后,把中间的段落抽出来专门记忆一下,这样背诵中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加强,对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码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强记段首、段尾的标志语和转换语。背诵文言文,由于缺少丰富的语感和对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透,使得我们虽然熟记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转到另一段时,总是好忘记下一段开头的语句,因一句而误了一篇,实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课堂上卡了壳,那场面也很难堪。
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记了每段之后,把每段开头和结束的语句串起来,组成一个全文的框架。
对《邹》文,可以给它搭起一个这样的“怪”架子:“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
王曰……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战胜于朝廷。”
对这个框架专门记忆一下,再去背诵全文的时候就不至于上下段脱节,上气不接下气了。 五、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
俗话说“纲举目张”,提纲对强化记忆和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把《邹》文的内容提炼为“朝(zhāo)服问美——暮寝思美——讽王以美——齐五纳谏”,不仅能让我们在背诵时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尝试背诵时会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提示自己的思维往下一个内容转换,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背诵的效率。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如果你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得快,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勉强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应用不了.所以,理解的背诵,才能背得快,记得牢,用得活.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比如说在授课中使用化整为零法和提纲法.方法/步骤1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2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3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4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5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END总结1综述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初中古文背诵篇目
初中语文必背古文
1.《龟虽寿》
2.题破山寺后禅院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夜雨寄北
5.泊秦淮
6.浣溪沙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如梦令
9.观书有感
10.观沧海
11.次北固山下
12.钱塘湖春行
13.天净沙秋思
14.童趣
15.论语十则
16.山市
17.咏雪
18.陈太丘与友期
19.山中杂诗
20.竹里馆
21.峨眉山月歌
22.春夜洛城闻笛
23.逢入京使
24.滁州西涧
25.江南逢李龟年
26.送灵澈上人
27.约客
28.论诗
29.伤仲永
30.木兰诗
31.孙权劝学
32.口技
33.夸父逐日
34.共工怒触不周山
35.狼
36.长歌行
37.野望
38.早寒江上有怀
3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0.黄鹤楼
41.送友人
42.秋词
43.鲁山山行
44.浣溪沙
4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6.桃花源记
47.陋室铭
48.爱莲说
49.核舟记
50.望岳
51.春望
52.石壕吏
53.山峡
54.答谢中书书
55.记承天寺夜游
56.观潮
57.湖心亭看雪
58.归田园居
59.使至塞上
60.渡荆门送别
61.登岳阳楼
62.赠从弟
6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4.登幽州台歌
65.终南别业
66.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8.无题
69.相见欢
70.登飞来峰
71.苏幕遮
72.与朱元思书
73.五柳先生传
74.马说
75.送东阳马生序
7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7.赤壁
78.过零丁洋
79.水调歌头
80.山坡羊 潼关怀古
81.小石潭记
82.岳阳楼记
83.醉翁亭记
84.满井游记
85.饮酒
86.行路难
8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9.已亥杂诗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
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如果你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得快,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
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勉强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应用不了。所以,理解的背诵,才能背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比如说在授课中使用化整为零法和提纲法。
化整为零法先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次诵记。如要背诵《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以第四段为例,如把这四段三句话按内容分为三层,再抓住每一层里面排句、对句的不同特点,这样,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
分背和合背,一般采用“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提纲法这是在化整为零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成,对于背诵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效果较好,例如在背《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把每一节列出提纲。
以第二段讲“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为例,可列出“日出”、“云归”、“春芳”、“夏阴”、“秋洁”、“冬水”等小标题,背诵时自我提示,可增进记忆。在提纲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抓住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背诵,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上例所提到的《醉翁亭记》,就有许多对偶句,往往能成为背诵的切入点。
以上几种以理解记忆为主,它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建议学生在用此方法背诵时手中执笔,边背边默,以辅助记忆。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在默写的过程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
更何况,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被眼睛读入,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希望对你有帮助。
巧背古文三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古文部分要求背诵的篇幅占了绝大多数。
这套教科书的第一册说明明确指出:“学好文言文,最主要的还是熟读、背诵课文。如果学生记熟并且能背诵不少文言篇段,语感增强了,再遇到一些文言问题时,只要教师一点拨,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可见古文背诵在古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怎样才能背好古文? 一、对比背诵法。
有些古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这可用对比方法背诵。如《过秦论》最后一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陈涉和九国之师分别从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发难兵员和才能谋略方面进行对比。
因此可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1、双方的社会地位迥异;2、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3、双方发难时的兵员差距大;4、双方的才能谋略区别大。很显然,用对比法,易背下这段。
二、提纲背诵法。 对于较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可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
如《寡人之于国也》有5段,概括段意后,列提纲如下: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2、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3、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4、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5、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然后据此熟记成诵,事半功倍。
三、再造形象背诵法。 使用此法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深入作品,与作者同悲喜。
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首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画:摇荡着的船儿载我轻快的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裳,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又渴望归家的情怀共鸣。
这样背诵,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诵效果,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当然,背诵古文的方法不限于此。
当我们要背诵某一篇古文时,应灵活选用最好的一种方法,或选用几种方法配合使用。这样,才可获得最佳的背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