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喜欢上一个人会怎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1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呢?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你很喜欢一个人,可当对方对你表现出同样的好感时,你却对这种情感产生了恐惧,并加快了逃离的速度。
明明很想要,却又不敢要。

01
回避型依恋人格属于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会产生这种人格,多是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受到过严重的情感创伤。
研究表明,在0~3岁,是婴儿情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对父母产生依赖,并渴望得到回应。
在这个时期,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离开婴儿一段时间,婴儿会变得敏感、不安,并通过大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父母回来时,婴儿会变得更加粘人。
但对于具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群来说,在他们的婴儿时期,父母离开一段时间时,他们会表现的漠不关心,将关注点放在手中的玩具上,在父母回来后,也不会表现出亲近、欢喜,用冷漠、抵触、不在乎的态度来使自己不受伤害。
02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在于他对积极回应的良好预期,这种预期来源于无数次的积极经历。
相反,每一次被拒绝的经历,都会唤起种种窘迫、羞愧、丢脸的体验,出于本性,人们就会害怕再去体验那些痛苦的感受。

自我压抑与自我否定,就成为了一种防御性的手段。他们拒绝甚至恐惧从他人身上得到满足,因为他们害怕再次体验到婴儿时期那种被拒绝时的窘迫的感受。
哪怕内心渴望的像一团火,也做出一副我不需要的冰冷态度,从而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03
所有的种种拒绝的表现,都透露出了一个信号:我不配!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讲过她的成长经历。
她是家中的老二,就像《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一样,上面有成绩好的姐姐,下面有嘴甜、讨人欢心的弟弟。从小到大,她都属于被忽视的那一个:衣服穿的姐姐的,零食吃的弟弟的,而自己的需求也从来没有被看见过。
等她长大工作后,每当她看中漂亮的衣服而自己也有经济能力去买时,她却总是犹豫,就算在朋友的劝说下买了之后,穿在身上内心也是充满不安。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自己是不配拥有漂亮衣服的。
04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作为被抛弃和被忽视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个回答特别扎心: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最重要的人”。

就像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被忽视的绝望甚至会跟随回避型依恋人的一生。
05
那么,该如何走出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状态呢?

首先,你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怎样。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去满足自己,滋养自己。
其次,走出舒适区。你想要改变吗?你想要改变的欲望强烈吗?走出第一步往往比较困难,但接下来就会顺利很多。你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做起。比如在别人对你好的时候,接受,然后找机会回报,请别人吃个饭,或者送个礼物。走出最困难的一步,你会发现唯有改变,才会带来力量。

然后,进行自我提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慢慢的让自己自信起来。自信,会让你有勇气接受别人的好。
最后,要学会爱人。即使进入了一段亲密关系了,回避型的模式肯定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关系中,你更要学着去怎么爱人,去被爱。只有这样,我们心底的那个小孩才会慢慢长大,我们才能活成一个敞亮的、自信的。无所畏惧的人。

不再害怕被拒绝,不再害怕受伤害,尝试着去接受别人的温暖,并散发自己的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