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所有者权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问题一:资本和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概念吗 不完全相同:
资本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的部分(会计核算上列入“实收资本”),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资本溢价,会计核算列入“资本公积”的一部分)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总额扣除负债总额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除了上述所说的资本外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等。会计核算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问题二: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什么啊? 百练会计为您解答: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

问题三: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与资产是什么关系 1)资产是指某一个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而资本一般指归属于某一个会计主体的资源。
2)一般资产表现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项目分布在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的来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列在资产负债表右方,右上方是资产的第一个来源,即负债,是举债形成的资产,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银行借款等,右下方是资产的第二个来源,即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投入及累积的经营所得或亏损。
3)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资本一般指股东投入资本,但资本进入到会计主体(一般会验资)后一般会组织借款一起参与企业经营,并形成盈利或亏损(未分配利润),并由所有股东承担,当然还与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共同构成所有者权益。
希望有帮助。

问题四: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是什么? 实际资本与通用会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性质不同。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资本。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2)目的不同。评估实际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目的是为了衡量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3)构成不同(详细区别见本指南第三部分――关于实际资本的构成)。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这种构成反映了实际资本的质量和形成原因。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构成反映了各所有者享有的权益。
(4)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由于偿付能力报告的目的和通用会计报表的目的不同,因此,认可资产与资产、认可负债与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不同,所有者权益和实际资本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同。例如,保险公司募集的次级债不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确认为实际资本。再如,偿付能力评估时不需要区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它们都是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在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能力上没有区别。
?

问题五: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实际资本与通用会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性质不同。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资本。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2)目的不同。评估实际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目的是为了衡量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3)构成不同(详细区别见本指南第三部分――关于实际资本的构成)。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这种构成反映了实际资本的质量和形成原因。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 (或股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构成反映了各所有者享有的权益。
(4)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由于偿付能力报告的目的和通用会计报表的目的不同,因此,认可资产与资产、认可负债与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不同,所有者权益和实际资本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同。例如,保险公司募集的次级债不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确认为实际资本。再如,偿付能力评估时不需要区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它们都是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在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能力上没有区别。

问题六: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区别 净资产,前面没有任何定语的情况下,就等于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与少数股东权益之和。
你举的例子:
净资产是20万,所有者权益也是20万。
其实这个很好判断,假如所有者权益只是指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那么会计等式就不成立了。
如你所举的例子:50+15≠70
区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与少数股东权益,是站在“母公司”的角度上讲的;但站在子公司本身角度讲,不管权益归耽,它都是子公司本身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应该是两者之和。

问题七:资本净额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区别 资本净额(net capital)=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本扣减项
其中:
一、核心资本
核心资本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其构成如下:
(1)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指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5)少数股权。指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得少数股权,即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二、附属资本
附属资本也称补充资本、二级资本(Tier 2 Capital)。补充资本的共同特点是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起到吸收损失的作用。主要包括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型债务资本工具等。因此其计算公式为:
附属资本= 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长期次级债务
三、资本扣减项
资本扣减项包括:商誉、对未并表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对未并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对工商企业的资本投资、贷款损失准备尚未提足部分。

问题八:实收资本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资本公积有什么区别? 所有者权益包括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当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实收资本’记录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所占金额,超过部分的资金计入‘资本公积’。

问题九: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是资产还是所有者权益? 既是资产,又是所有者权益。比如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本10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实收资本 100
怎么会不等,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同时各加100万元,不可能不等。

问题十: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差别 他们根本的区别是:
资产强调的是对这个科目的支配权。
负债、所有者权益强调的是这个科目的归属权。
我们所支配的资产,都是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他们的归属权都实际来自外部。(不是很准确的说,所有者权益其实也是一种负债,不过这笔债是不用急着还的)
怎么判断,很简单吧。
例如“应收帐款”,强调的是我们对这笔钱的支配权,我们要从别人那里拿过来的。
“预付帐款”,我们对这笔钱也享有支配权。所以也是资产。
“应付帐款”,也就是说这笔钱是来自外部的,归属权在外,我们迟早要还的。负债。
如果把所有者权益理解成广义负债的一种,这个分录也不难理解了吧?
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投资者
这个和下面的分录同出一辙。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帐款――××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