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村的三洲村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摘自《三洲史话》】
三洲村位于岭北镇中部。隶属诸暨市南部丘陵地带。东接东阳市罗山广东坞、裘家岭,南邻本镇西南岭北周;西连塘岭璜山及义乌雪顶村;北屏下田畈、北腰坑及璜山镇的半丘黄家店。村东南及西北地形较高,东及东北地势较低。东有上尖岩十五炮山脉的虬坑水;南有恶坑和灵岩山山脉的岭北江;西北有三塔岩杨家坑山脉的白坑水。三水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聚江于三洲村地域。由于千万年雨水冲刷各方江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此,形成南北狭长,东西较宽的山中盆地。其形酷似一叶小舟。三洲吴姓先祖始称此地为“山舟”,后改称为“三洲”。境内青山逶迤重叠、绿水淌流。岭北江自南向北傍村而下;白坑水西北向东穿村而过;诸东公路联通村内各径道。青山、小桥、流水、楼舍如织如画,风景独好。有打油诗曰“杭州钱塘江,不及三洲前山江”。
三洲村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之前就有杨姓、陈姓居住在村白坑一带、至宋淳佑年间三洲吴姓先祖从暨阳吴家桥迁居此地。生息繁衍,开创并鼎盛全村。三洲是多姓氏村,吴、周、骆、陈、方并存。以吴姓为主族,各氏族和睦相处。
三洲人淳朴,刚直又勤劳,经济头脑灵活,创业精神极佳。千年前,杨姓、陈姓就在白坑一带植桑养蚕,杨家坑曾有十八部巢车之誉。明清时期在保留种桑养蚕同时,致力开发茶叶、油桐、火腿加工等,远销绍兴和杭州。三洲村又是革命老区,一九三七年就有吴其水灯七位同志加入了共产党,后有二十多人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金肖支队,抗美援朝运动中有十七人光荣的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三洲村现有农户400户,人口1300多(占全镇人口的十分之一)。旱地面积800多亩(现已基本退耕还林);水田210亩(部分水田已做建设用地);山林面积8000亩,盛产松木,杉木和毛竹。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薯类;油料作物有油菜、大豆和花生;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与棉花。三洲村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前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出售林木和茶叶。特别是毛竹、茶叶,量多质优,誉扬周边县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三洲人民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认识到旧的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树立了“无工不富”的新观念。从九十年代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村家庭作坊式纺织工业蓬勃崛起,发展迅猛。现全村有纺织机600多台(其中无梭织机30多台),牵经车及配套机械齐全。产品有涤纺绸、棉布等,日产坯布五万余米,销往绍兴柯桥、义乌、广州等市场。由于轻纺业的发展,解决了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带来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至二〇〇〇年,人均纯收入伍仟元,全村步入小康。物阜民安,三洲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