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杰出校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安守海,男,1965.09出生,汉族,贵州省风冈县人,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学习(修学一年),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生物基础部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10月至1993年11月在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工作,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任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业务科科长,1997年5月至2000年8月任贵州省专利管理局副局长,2000年8月至2006年8月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2006年8月至今任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组织推动了《贵州省专利保护条例》、《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目前正致力于制订《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相关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制度。在推进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建立了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机制;强化行业、企业服务机制,先后组织制定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中药、烟酒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
2002年,完成了贵州省科技厅下达的软科学课题“贵州省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3年,完成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和对策研究”;2004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完成了省科技厅下达的《贵州省中药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2005年,主持完成了《贵州省煤化工专利战略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年,撰写完成了《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初稿),经论证修改后,该纲要已由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以来,组织并参加了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工作,撰写了《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文本(研究稿)。
谢世杰,曾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重庆梁平人,1934年9月出生,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土壤肥料专业。 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谢世杰于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51年至1958年任西康省农林厅干部,四川省雅安专署建设科、农水科技术员。1958年至1959年在西南农学院土壤肥料专修科学习。1959年至1971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区农校办公室主任,雅安地委农工部干事,地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1971年至197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1975年至1980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荥经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80年至1983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副书记兼农办主任。1983年至198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书记。1985年至1992年任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1992年至1993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1993年3月至2000年1月任四川省委书记。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九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品华: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陈道东,研究员。1979年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及农业化学专业学习,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9年至2001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主任。2001年5月至2010年任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2010年任国家林业局西北规划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主要从事森林土壤管理、人工林营养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曾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王力军:重庆市环保副局长。
刘锐,男,四川成都人,于1982年1月在西南农业大学获土壤科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环境和森林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和锡拉丘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共同授予地理信息科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海外特聘科技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海外研究员。十多年来在中美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担任多个重要研究领导职务。
在美国期间,曾任美国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资深主任、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应用中心主任,弗吉尼亚州林业部林业资源管理处处长,弗吉尼亚大学(UVA)环境系、皮特蒙特学院(PVCC)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副总裁、董事长。
何平,男,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博士。联合国开发计划暑驻华代表处(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负责能源和环境的高级项目官员。主要从事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方面的研究,在能源效率政策和气候变化特别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暑的能源专家,何平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包括确定联合国开发计划暑在中国的重点支持领域如制定和修订中国有关的能源法规,为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积极的建议,并参与项目的执行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督。何平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亚太地区区域间能效标准和标识协调互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张法祥,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河北沧州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原西南农学院)土化系毕业。1974年9月-1977年8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原西南农学院)土化系学习;1977年9月-1983年2月在德阳县农业局工作;1983年2月-1985年7月在德阳县(市)农贸办工作;1985年7月-1988年12月任德阳市农办农经处、综合处处长;1988年12月-1990年5月任中江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1990年5月-1994年6月任德阳市农办副主任;1994年6月-1997年5月任德阳市政府副秘书长;1997年5月-1997年12月任德阳市委、市政府农工委主任;1997年12月-2000年8月任罗江县委书记(其间:1998.02当选为德阳市委委员);2000年8月-2000年9月任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罗江县委书记;2000年9月任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其间:2002.05当选为中共四川省纪委委员);2007年1月至今任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李联铁,男,1963年2月,籍贯:四川富顺;汉族;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研究生毕业;所学专业:植物营养与施肥、民商法、农业经济管理;技术职称:副教授;现任职务:中共渝北区委副书记。重庆市第一、二、三次党代会代表。
1979.9-1983.7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化专业学习;
1983.9-1986.7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6.7-1988.6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助教、讲师;
1988.6-1989.6 四川省支教讲师团泸州分团副团长赴古蔺县支教;
1989.7-1991.7 比利时根特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进修;
1991.7-1994.5 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副主任;
1994.5-1996.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96.1-1998.2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
1998.2-2003.2 中共北碚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期间1999.3-2002.3兼任北碚区新城建设管理委会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学习结业);
2003.2-2006.12 中共北碚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6.12至今 中共渝北区委副书记(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李昌健,男,1963年6月(农历闰4月)生于四川省大竹县。1980年自大竹中学考入西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学习,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并被分配至农牧渔业部科技司工作。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综合处处长;2004年10月到2006年2月任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2006年3月至今任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农学通报》、《农业科技管理》、《农村工作通讯》等报纸、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主持或参与过《为了大地的丰收》、《农业部“九五”十大推广技术丛书》、《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等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
刘林,男,四川乐至县人,1952年5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197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197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分配在内江地区农业局工作。同年9月调内江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1979年3月调农牧渔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1980年2月-1985年4月从事专职秘书工作。1985年4月-1995年12月期间,先后担任所办公室副主任、条财处副处长等职务。1995年12月-2005年7月任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7月至今享受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待遇。
王家武,1956年1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现在天津市农业局副局长、总农艺师。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78级3班),1982年9月-1984年12月在天津市农林局生产处工作,1985年1月-1986年6月任天津市农林局团委书记(副处级),1986年6月-1992年4月任天津市农林局生产处副处长,1992年4月-1995年5月任天津市农业环保站站长、支部书记,1995年5月-2003年12月任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支部书记,2004年1月-2005年6月任天津市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科润津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2005年6月-2007年1月任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站长,2007年1月至今任天津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分管科技教育工作) 。
参加《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调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获全国农业区划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玉米丰收计划并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主持中作93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中作系列优质大豆新品种引进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抗虫棉新品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在主持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优质粮食作物良种产业化示范工程”、天津市重大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耐贮运硬果型番茄新品种种子国产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参与编《华北小麦》、《全国品种审定目录》等正式出版书刊,撰写并发表论文若干篇。
陈新强,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宝鸡市,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农艺师,现任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1978.9至1982.6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学习。1982.7至1984.10在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工作,1984.11至1989.7在西藏农牧科研中心工作,1989.8至1993.5任西藏自治区农业局农业科副科长、办公室代主任,1993.6至1996.9任西藏自治区农业局副局长,1996.10至2000.11任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农业处处长,2000.12至2003.3任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科教处处长,2003.4至今任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藏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工作。承担完成了全国化肥试验网西藏点的氮磷钾配比和肥效研究、西藏麦类作物丰产模式化栽培研究、西藏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西藏农业科技示范县等重点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果;根据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认真搞好科技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撰写了多个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总结西藏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程及经验,多次参加了有关书稿的编撰工作;起草了部分农业科技政策法规草案;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振兴农业先进个人奖一次,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两次,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四次,自治区农委全区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奖两次,自治区科协先进工作者奖三次,本系统及本单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奖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