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达利欧的人生百科全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达利欧的生活原则包含了很多小原则,但主要核心在于,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要真正地面对现实。

人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让自己内心的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行动,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比如说,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投资原则有一条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一条投资的原则听起来简单,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想要践行这一条原则实在是太难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很有可能就跟着其他人一起卖出手上的股票了。

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来帮助理性思考和行动。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

这五个步骤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能推动事情做到底的,少之又少。

除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以及惯有的思维模式会阻碍我们准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之外,达利欧认为,人类最大的悲剧,其实是因为傲慢和自负,因为这些会让我们带着错误的观点去做事,还不愿意接受质疑,大脑中情绪化的你总是和理智的你相互作对,争夺控制权,所以难以认清正确的事,也很难做下去。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理性的“你”占上风,去克服傲慢与自负,避开盲区呢?

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有盲点、有缺陷。

达利欧交往过无数精英人士,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这些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度的开放,并且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从而不断进化自己。

除了保持极度开放,达利欧认为,我们也应该主动用科学而理性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

比如,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每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大多数人都会说“四十多分钟”,或者“大约一小时”,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下班时间,以及在上下班的过程中最长花了多少时间,最短花了多少时间。

如果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从本质上来说,达利欧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他自己就在书里说,“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了事业上,但是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

他在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是组织建设和管理。

而在这上百条原则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创意择优”,也就是“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优秀想法至上”指的是,公司做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

达利欧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奉行这个原则,首先就要把所有人的想法都拿出来给大家看,然后大家相互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

达利欧自己在“桥水基金”用一种叫可信度加权决策法,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这样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这个决策方法有个前提,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有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的决策质量,就需要把不同角度的观点都提出来,充分论证之后,来保证决策的最优化。

而为了保证想法的充分表达,就涉及到另一个工作原则,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这其实和生活原则中的“极度开放”是相呼应的。

比如,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里面是这么写的:“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信的最后,下属还补了一刀,说:“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

下属这样直接挑战老板,在其他公司实在是很少见。但对达利欧来说,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发生,他也完全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生气。因为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在公司内部,不管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或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指出,这就是他们奉行的“极度透明”的原则。

这种透明和坦诚的企业文化,虽然可以让大家保持理性,高效运作,但也有一定代价,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很高,三分之一的员工会在头两年就离开公司,因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公司对员工会不会太苛刻,但这就是达利欧所坚持的原则,他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

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达利欧也说过,他的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

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原则本身,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更好决策。

我们不能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建立一种原则,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于自己的“痛苦加反思”。

因此,达利欧鼓励大家理性地把自己的错误和反思都记录下来,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其实,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经历完之后我们会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甚至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现,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

但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时记忆”,只要我们不是刻意重复去记忆某个东西,我们获得的经验也好,想到的好点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

这本《原则》就是告诉我们,从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让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