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7
【 #三年级# 导语】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②。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教案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指课题,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停顿。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教学《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时,我以读为本,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课堂导入时,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通过扩词语、看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句子,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朗读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也通过种田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自身,思考,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