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与消费心理体现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4-28
对于企业来说, 进行网络营销就要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必须要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像海尔已建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海尔现在完成客户化定制订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指导行为。

当今世界经济已经由“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发展到“体验经济”的时代了。

尽快地完善和发展心理市场,将是21世纪的一大任务和必然趋势。而心理市场的发展必将造就另一批世界富豪。

在某种情况下,心理成为了一种消费品,即心理消费,因此也存在着市场,即心理消费市场。

以付出金钱或者代价为手段,以获得心理平衡为目的的消费就叫心理消费。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心理消费则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你需要积极,和谐的心理,获得别人的亲近,使你的生活更美好,这就需要必要的心理消费。

有些东西对人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人们会在心里想:“人家都买了,热热闹闹,我怎么能不买呢?”于是就出现了购买的现象。

购物行为过程分为信息搜集,比较、决策和购买后的评价三个阶段。“体验经济”提供的不是一种产品,也不是某种服务,它是一种感受。所以“体验经济”是很难用一般的数量指标来衡量优劣的。

何谓“纯心理消费”?

按照心理需求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纯心理消费和伴随心理消费。纯心理消费以解决人们心理问题为目的的。如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而伴随心理消费即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同时能够满足他的某种欲望,也叫间接心理消费。如人们购买商品时,同时也会有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求新、求实、求美、求情、求名等心理,也许是几个心理活动的并存。

什么是“伴随心理消费”?

在生活中,一些消费者通过追逐高档、名牌、进口或者时髦商品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并获得一种心理满足,这就是伴随心理消费。
人们在节假日,特别是传统的节日里,购买大量的商品,也是一种伴随心理消费。

人们买东西,并不是全都为了它们的使用价值,还包括一些心理因素在内,说白了,这就是自尊心、虚荣心等心理起作用。但人们认为这钱花得很值得。花的是金钱,而买的却是开心,幸福的感觉。“千金难买美人一笑”。但用不多的钱就能买到开心、幸福的感觉,简直是物超所值。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过程,时时注意自身的心理锻炼和调整,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更为重要。你需要积极、和谐的心理,获得别人的亲近,使你的生活更美好,这就需要必要的心理消费。

有一则故事:一对靠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每天回到家后,就在门口的院子里拉弦唱歌,唱到月正当空,浑身凉爽的时候他们才进房睡觉,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他们对面住了一位很有钱的员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盘,算算哪家的租金还没收,哪家还欠账,每天总是很烦。他非常羡慕对面的夫妻。伙计听了就对员外说:“只要你给我一贯钱,我把钱送到他家,保证他们明天不会快乐。”员外果真把钱交给伙计,当伙计把钱送到穷人家时,这对夫妻拿到钱真的很烦恼,那天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老怕钱会丢掉。隔天一早他把钱带出门,整条街绕来绕去不知要做什么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钱又不够。晚上,这对夫妻走到对面说:“员外啊!我看我把钱还给你好了。我宁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捡破烂,也比有了这些钱轻松啊!”这时候员外突然恍然大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呢?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是轻松而快乐的!

钱财身外物,适当而巧妙进行心理消费,才能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赢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更提倡一种在生活中的调节之道。宋代欧阳修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可以用旅游的方式来调节心情,可以用读书、买书的方式来自悦,花点钱养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呀。或者租个场地,与朋友切磋一下;或者包个小间,与知己清谈一番;或者来个自助餐,与家人疯狂一顿。

其实,心理消费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里,不要看得太神秘,但也不要无意识。因为,当你是带着一种调节、开朗的心情去娱乐的时候,你的感觉会不一样的!

创造文化心理消费

产品中美的追求,不仅仅要求质量和品质的完美,也在乎外在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既是消费品也是难得的珍藏品;产品结构和消费组合要求文化审美学和美学生态特征,赏心悦目。文化心理消费的主流化,呼唤企业开发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个性张扬的新产品、新服务,要求企业在产品的构思、造型、款式、风格、包装等方面,体现美学的价值,把美学注入到产品中去,既要满足主流消费心理文化,又要引导、创造新的文化心理消费。

由于中国经济水平多元化和消费结构本身的多样化,以上四种消费价值观在国内市场普遍存在,共容互补,形成了异质性消费市场。对它们的研究,不仅是企业营销的课题,也是企业文化延伸的新课题。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围绕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战略、产品定位、消费群体等因素提供营销理念和市场战略支持,发展营销文化,以强有力的文化力量传递到消费者并影响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在这里,不讨论究竟是“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决定生产” 。

心理市场的分析
要了解心理消费,首先要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而构成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基础,就是人的个体心理特征。人在活动时所产生的感觉,知 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对于具体的个体,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即个性心理特征,这种 个性心理特征,既体现了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同时反映了心理活动的个性特点,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行为。

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千差万别的,也就决定了他们心理消费的千差万别。不过,按照心理需求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纯心理消费和伴随心理消费。纯心理消费以解决人们心理问题为目 的的。如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而伴随心理消费即人们在做一件事时,同时能够满足他的某种欲望,也叫间接心理消费。如人们购买商品时,同时也会的某种心 理上的满足,如求新,求实,求美,求情,求名等心理,也许实几个心理活动的并存。因此,心理市场也有纯心理消费市场和伴随心理消费市场。

大家所熟悉的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就是一种纯心理消费。人们去心理诊所或进行心理咨询只是为了解开心中之结,使自己得到解脱,使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平衡。人们付钱给医生或花钱上网,在这里心理就成了一种交换品,成为一种商品。商品可用来交换,消费,那是必然的。这就是一个纯心理消费的过程。那些心理诊所,心理咨询网站以及心理消费者便成了心理市场的以部分。

现在这种纯心理消费在国外,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正在盛行,而在中国也开始流行起来。在中国,心理诊所倒是不常见,只有在大城市才有,而心理咨询网站却如雨后春笋,一天天地增加起来。

心理消费的必然性
在当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就出现了大量的病态心理。

入室并发症:在门窗紧闭,空气污染严重的办公室内工作,会使工作者头晕,头痛,目眩,乏力,心情烦恼,甚至恶心欲吐,食欲不振等。

高压锅并发症:患此病的人经常不分办公事务的轻重,样样都以高压处理,实际上这是怕输的心理在作怪。

节假日并发症:平日埋头苦干,伏案工作,可是一到休假,或一旦失去科室工作机会,便丧失信心,闷得发慌,休息到第3天就,便会出现情绪不安,失眠或者胃疼等症状,4天以上则足以令他精神动摇,近乎崩溃,最后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

像这样的病态种类很多,而中国人的这种毛病也就成了心理诊所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纯心理消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高的当今社会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物质生活的发展。大量的人们经受不了生活,工作的压力而身心疲劳。如果疲劳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长年累月,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造成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身心疾患。这就在 客观上给心理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尽快地完善和发展心理市场,将是21世纪的一大任务和必然趋势。而心理市场的发展必将造就另一批世界富豪。

给心理消费者的三个提醒

提醒1:提防“草台班子”
初级心理咨询师和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广大的爱好者,当他们想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务技巧,都需要进一步的接受督导,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又是消费者,许多督导班费用很高,大多是平均每天1000元以上。现在,部分心理学教授和相关的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几个人借用一个场地,攒起一个督导班,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内容设置,都是匆匆拼凑而成“草台班子”。缺乏连贯的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就连讲师本人也不具备督导资格。

提醒2:“绝对化”要求不科学

在心理咨询服务中,有的人对性别存在过分关注的情况,女性情感非得找女性咨询师吗?自己孩子上初中有心理困惑,非得找孩子也上初中的咨询师吗?离异心理咨询非得找也是离异的心理咨询师吗?不能这样绝对化,因为这是不科学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接受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的经历,并把自己的需要和观念放在一旁,把自己的精力和专业知识集中在来访者的问题上。
从我们的心理来看,或许你认为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会更加能够理解自己的痛苦,甚至不理性的想法,其实,第一,心理咨询师不会盲从于你的思考,不会仅仅是理解你,同时,一个与你有类似经历和心理偏见的人很难使你从心理困惑中真正走出来。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找医生、找律师一样。

提醒3:拒绝非专业人士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进入心理咨询行业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但是,目前许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介入了这个领域,这是心理咨询市场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人所谓的“咨询治疗”往往是和哲学、文学紧密相连,把咨询治疗简单地当做“讲道理,摆事实”,或者用句通俗的词汇“劝”,心理咨询不是劝人的技术。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咨询”是不同的,儿童教育是从教育角度来观察儿童的成长,而儿童心理咨询则是从心理咨询技术的角度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两者彼此不同,不能互相替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需要分清这个区别,如果想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去寻找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中国人的8大消费心理
从品牌、定位到差异化,从定价、促销到整合营销,莫不都是在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在采取行动。现在的市场营销将越来越依赖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和迎合,从而影响消费者,最终达成产品的销售。
从国内的市场来看,中国的消费者心理和欧美等国家相比,既有共性也有我们的特殊性,经过笔者的学习、观察和总结,我发现以下八个消费者心理,在中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具备很好的营销价值,出于跟大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愿望,现列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