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如下:
宋辽夏金元时期,皆视农业为国基;正史多记宋朝事,我今略把辽国述:当年大辽统治者,收购耕牛赐贫民,鼓励贫民重农桑,免除赋税大垦荒;农业生产大发展,辽河地区成粮仓;户口达到数十万,耕垦良田千余里,大辽国富又民强,丰衣足食喜洋洋。
说完大辽说西夏,西夏当年也不赖;西夏政权建立后,亦视农业极重要,河西走廊与河套,灌溉系统配齐了,有水灌溉广种粮,耕作方法学中原,所以当年大夏国,百姓很少愁粮缺。
讲罢西夏说大金,大金当年有能人,金廷进入中原后,多迁汉族去东北,充实户口奖开荒,东北农田盛产粮;南阳县令李囯瑞,推广水田种水稻,水田超过四百顷,有官奏知金宣宗,宣宗下旨大褒奖,连升两级殊荣享;以其事迹树典型,要求官吏皆效仿。
到了大元元世祖,大司农司朝中设,相当近代农业部,农业水利负专责;「农桑辑要」颁全囯,农业科技推广开,粮食作物品种増,棉花种植遍南方;五谷丰登不缺粮,更有棉布制衣裳。
元朝人口繁衍快,曾经超过八千万,农村建立新基层,村社制度曾实行;五十农户为一社,选的社长懂农业;田旁竖碑属谁家,以便社长作检查。
元初重视修水利,南北运河保通畅;疏浚三关淀山湖,关中泾水修大渠,有水灌溉保丰收,元代国库赋税增。棉花种植很普遍,衣服材料大改变,棉纺织业兴起来,功劳首推黄道婆。
道婆曾做童养媳,不堪虐待逃异地,海南黎族接受她,学会织布纺棉花;道婆天资极聪明,改进技术产量增;后来道婆返故乡,乌泥泾镇属松江,此地即今上海市,道婆精心传技术,既造弹花纺织具,又传错纱配色技,织出被面人人夸,折枝团凤美如画,乡民受教竞相为,棉纺技术广流传,道婆死后人怀念,建祠松江年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