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屡教不改的熊孩子,这5招亲测有效!「悦宝园课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养孩子是个特别考验耐力的事情,即使再有耐心的爸妈,几乎都被自己的孩子搞得情绪失控过。想要保持对孩子的耐心,做个情绪平和的家长可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当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些,可以讲道理的时候。


但是,这个年龄依然会屡教不改的熊孩子,对着ta发脾气吼叫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怎么办?

其实,人本质都是冲动性生物,我们很多原始欲望都是受身体本能支配的。控制冲动的大脑前额叶需要一直到青春期以后才能慢慢发育成熟。


控制身体是反天性的,这不仅仅需要前额叶发育成熟,还要配合长久以来的道德规范的自我约束。


(成年人因为冲动酿成大错的,也是时有发生,可见就是因为这几点在作祟)。


明白这点了,自然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之前做错了,也都认识错误了,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因为他们就是“冲动”本人啊!


基于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聊聊该怎么办?


1、犯错过程中制止但不教育


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即使是“屡教不改”的,也不要 碎碎念来教育 ,“怎么又这样啊?你不是上次答应妈妈了不再这么做了,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这些话有道理,但在当下孩子听不进去的,接收到的只是 “唠叨” ,“唠叨”带来的效果就是 抵触、排斥、反感 ,然后任何信息都听不进了。


更加不要威胁 ,“我数到3,你再不停下来,我就XXX”。


第一次也许有用,但“ 权力对抗 ”机制却建立了,之后要么我们的条件不断加码,要么马上就会被“ 反噬 ”。


因此对待这个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简洁、坚定的制止,“ 不可以 ”。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肯定有疑问,之前说那么一大段都没用,现在说三个字怎么可能有效?


的确没效,但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强化“ 规则清晰的环境 ”,任何时候让孩子明确我们对于规则的态度,也能强化他们的认知意识。


2、过程后学会承担后果


针对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也就是事后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针对事后肯定想到让孩子道歉,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这一点没问题, 但不该只是停留在说“对不起 ”。


不然,反而会强化“屡教不改”,孩子似乎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做错了,说句“对不起”就好了。


做错了最有效的“悔改”不是说出那句“对不起”,而是 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游乐场打人了,所以不得不提前终止玩耍时间;吃饭大喊大叫,所以只能结束这顿饭了。


让孩子了解,我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后果的,我现在开始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了。


犯错后如果孩子选择逃避,或是通过大哭大闹来表示抗议,我们要陪伴孩子帮ta平静情绪,可以陪ta共同完成。


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反复强调,规则是什么、ta为什么做错了和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防患未然,约定暗号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景演练”,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般来说到了“明知故犯”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心平气和的状态,是可以和我们一起想出一些正确的做法的。


但是不要忘记,回到刚才说的三要素,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但身体还是冲动。


所以光说好“可以怎么做”,哪怕进行了很多次角色演练还不够。


最关键的是,还要和孩子一起约定一个暗号,一两个词可以帮助孩子想起我们之前的约定。


这是因为孩子在“爆炸”的当下是听不了一整段故事的,但这时一个关键词,也许就能起到让冲动的身体“暂停”的作用。


比如可以把负面情绪比作怪兽,当孩子大哭大闹时,我们就说这两句话,“不能打人”;“把怪兽赶走”。第一个是态度,第二个是提醒。


4、必要时可以实行“面壁隔离”


对于3岁以上的顽固熊孩子,不妨试试让ta “面壁隔离”



1. 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必须停止当下的行为 ,告诉孩子ta马上要被送去隔离角冷静一下。


2. 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他会被送去隔离角的原因。


3. 把孩子送去隔离角 ,比如一把小椅子或者家里一个无聊的小角落,确保孩子“安全但又无聊”。


4. 限定隔离的时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隔离的时间也可以增加,但不要在短时间里随意改动。隔离时间结束时再次向孩子强调被隔离的原因,拥抱并亲吻ta。


长时间面对一个坏脾气的熊孩子,爸妈的情绪也像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危险呢。所以面壁隔离法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是有条件的,如果是 下面两种情况,就不适合让孩子面壁。


1. 孩子只是一般的哭闹 ,并没有上升到对他人进行伤害,严重破坏事物的程度。


2. 孩子的哭闹有着明确的原因 ,比如困了、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有的爸妈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 一定要记得,执行这种面壁隔离法时,态度一定要是平和而又坚定的。 要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是因为不合理的行为而面壁的,但爸爸妈妈依然是爱你的。这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行为,面壁隔离法才会起作用。


5、家长也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

有些时候,孩子的不听话、我们的管教无效,根源不在ta,而是在我们。我们排除了自己的偏差,孩子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 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对孩子期望过高?我们的管教是否前后一致?我们是不是无意识地做了某些事反而鼓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是不是最近压力很大?孩子是不是还未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透过这些问题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当孩子不听话,甚至“屡教不改”时,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掌控和固化了应对策略。

不要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看到ta的情绪和想法;

不要只责怪孩子的不对,也要审视自己、其他家人的态度和行为,有可能我们才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 我们的任务不是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是帮助ta发现更好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