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开始,谈谈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回答"世界是什么"以及"世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一、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相对于“精神”这个概念来说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精神的,精神决定了物质;而唯物主义者认为精神只是物质的衍生品,世界的真正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了精神。

物质这个概念本身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其区别于精神的根本属性在于“客观实在性”,第一物质是客观的、第二物质是实实在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同时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客观唯心主义认可世界的客观性,但是否认了其实在性。

无论是“道”、“理念”还是“上帝”,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即用物质手段无法找到其本体。无论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多么小,只要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认识到它,它都属于客观实在的物质范畴。

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相对于“静止”这个概念来说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世界是静止的,机械论的观点认为世界就像是积木一样,由无数种元素构成的,且每一种元素都是静止的。辩证法认为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基本存在形式就是运动,一方面表现在时空位置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事物结构要素的变法。

运动是绝对的,是没有条件限制的,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是暂时的。人们只有通过事物的静止状态,才能把握其根本属性及特征,只有通过其运动状态,才能把握其一般规律及趋势。运动和静止共同构成了可以被我们认知的现实世界。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相对于不确定性来说的,规律指的是一切运动现象中,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反复应验的关系。必然性和本质性说的是规律不可创造、不可毁灭、不可改变,不可违背;人只能认识规律和顺应规律。

稳定性和反复性说的是规律再在其所发生的领域反复出现;人一旦认识到了规律,就可以按照规律特征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同样领域中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唯心主义的佛教思想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从而关闭了认识现实世界的大门,转而向极乐世界探索。

扩展资料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底只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