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恩施方言的评论性文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8
1. 恩施方言融合了巴蜀文化的习俗和荆楚文化的文雅,还略带湖湘语言的痕迹。例如,“么子”(什么)就源自长沙一带的方言。尽管如此,恩施方言与四川(重庆)话更为接近,这与民族起源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2. 古代传说中,古巴人有禀君为赤穴,另有黑穴四姓,以投石立王。禀君获胜后,被立为王,从而成为巴人(土家)的正祖。禀君死后化为白虎,而只有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尊白虎为图腾,世代供奉。咸丰县城近郊就有以白虎命名的山,至今我对这座山保持着神秘感和景仰感。
3. 清江流域在元代中期才被划入湖北地区,之前属于蜀国境地。地形险峻,山河纵横,与重庆紧密相连,却与江汉平原格格不入。早在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之时,巴人便为先锋,可见恩施与巴蜀文化渊源深厚。
4. 土家族原本有语言无文字,现在在湘西的老山里或许还能找到一些零星片段,而在恩施地区早已消失。土家人称自己为“比兹”(谐音),虽然用汉字谐音来表现土家语言不太准确,但鉴于电子文本无法输入国际音标,只好暂时使用这种方式。土家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汉藏语族的独立语种。
5. 清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对土家族的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康乾盛世,封建社会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国家不允许任何动摇封建统治的少数民族土司存在。“改土归流”也波及了土家土司。此时,土家语言被视为“匪语”,受到限制和消灭。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土家语言迅速消失。
6.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磨合中,土家族与川人及楚人文化逐渐融合,这也是土家语言消失的重要原因。恩施话与重庆话大致相似,四川话的影响广泛,包括四川、重庆全境,云南大部,贵州北部,湖北西南,以及湖南西北。
7. 在恩施,重庆人可能会感到非常自在,至少在语言上。恩施话中的“啷门”(为什么)和“恁个”(这样)都是标准的重庆话,而四川成都地区则说“杂个”和“这样”。成都人说话的语气让人感到嗲,而恩施话也有类似的发音。
8. 在湖北四川的许多词语中,还有一个“O”(拼音)字音。这些读法随处可闻,是把“E”(拼音)读成了“O”。恩施话与四川话和普通话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恼火”在恩施方言中表示某件事情的严重性,与“死”的意思相近。
9. “苕”本来是个名词,在恩施话及四川、湖北话中被用作形容词,表示这个人很傻。还有“造孽”,在湖北和四川也被用来表示可怜的意思。这些变意并不奇怪。
10. 在某些词的发音上,恩施地区既受湖北语言影响,又有四川语言的影子。例如,“路”在川话中读“lu”,湖北话中读“lou”,恩施地区两种读法都有。这说明湖北读法传入的时间要晚一些。同样,“六”在川语中读“lu”,湖北话中读“lou”,而成都则读“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