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谢万北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谢万北征的译文

谢万北征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啸咏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从不体恤全体将士。谢公(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找机会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笼络人心,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2. 《谢万北征》的译文

译文: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

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

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

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 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

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谢万北征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一篇文章。谢万北征前燕兵败,因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将士。

军中的人想除掉他。因为哥哥谢安的人情,才得以幸免。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

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 故幸而得免。

3.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译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公北征①,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桓公北征:桓公,名桓温,东晋人。北征,指北上伐燕。

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十围: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

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译文桓公北伐,经过金城时,看见以前他做琅邪内史时所种下的树,现在都有十围那么粗了。

他感慨地说:“树尚且长得这么快,人又怎能忍受(得了岁月的消磨)呢?”把着树枝,拿着枝条,感慨地落下了眼泪。品鉴岁月如流水,转眼树就长得很高了。

而人也就随之变老了。树十围以成材,而自己老了却功业未成。

想来的确令人伤感,特别是一个想建功立业的人。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C;2.A;3.C;解析:(1) “涕”作“眼泪”讲 (2) “以”:前一个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拿”等;后一个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

B项中的两个“且”都是连词,表递进关系; 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关系,都可译作“被”; D项中的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动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3) 应为“宋太祖听到范质的去世,悲伤叹惜,……” (4) (1)范质躲在民间,周太祖寻访到他,欢喜异常,当时正下着大雪,便解下自己的袍子给他穿上。

(“匿”“物色”“衣”各1分,大意1分) (2)已经在朝为官,仍然手里不放下书卷,有人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既”“劳”各1分,大意1分) (3)我听说范质只有宅第,不经营产业,这是真正的宰相啊。

(“止”“居第”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范质字文素,大名府宗城县人。范质出生的当夜,他的母亲梦见神人交给她一管五色笔。

范质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开始研究《尚书》,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

周太祖(郭威)从邺城起兵向都城进发,京城陷入混乱。范质躲在民间,(周太祖)寻访到他,欢喜异常,当时正下着大雪,就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他穿上。

并且命令他起草太后的诰令及商议迎立湘阴公的仪礼程序,范质仓促撰写,符合太祖的心意。世宗(柴荣)病危,(范质)入宫接受遗命。

恭帝继承皇位,加授范质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 等到(宋)太祖(赵匡胤)北征,被全军推举拥戴,黄袍加身,从陈桥驿返回官署。

当时范质正在便殿吃饭,太祖入城,范质率领王溥、魏仁浦前往官署谒见。太祖对着范质等人悲泣流泪,一一细说(被)拥戴逼迫为帝的情形。

范质等人没来得及回答,军校罗彦环举刀做出要杀范质的样子说:“我们这些人没有君主,今天必须得到天子(之位)。”太祖呵斥彦环,彦环也不肯退下,范质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就和王溥等人走下台阶,拜受天命。

乾德初年,皇帝将要在圜丘祭天,任命范质做大礼使。范质与卤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时的典制,制定出《南郊行礼图》进献给太祖。

太祖对范质给予特别的称赞和奖励。二年九月范质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太祖听到他的死讯,为之悲伤叹息,三天不上早朝(以示哀悼)。

范质学习勤奋记忆力强,天性聪明颖悟。已经在朝为官,还是手不释卷,有人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范质说:“有个善于看相的人,说我以后要担任宰相。

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我不学习,用什么本事来承担这一职务呢?”后来随从(周)世宗征伐淮南,诏令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吴中的文士没有不震惊佩服的。 范质以清廉耿介严格要求自己,从没接受过各地的赠送,前前后后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大多用来周济那些孤单无靠的人。

范质去世以后,家里没有留下多余的财产。(宋)太祖在评论辅相时,对侍臣说:“我听说范质只有居住的宅第,不经营产业,这是真正的宰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