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意义何在?各院校如何在操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14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在 2005 年 10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2005 年我国毕业的约 60 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不到 10%,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教育系统偏于理论,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受到 project 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为进一步在中国推广这种模式,2007 年 11 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 2007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论坛和 CDIO 国际合作组织会议两个大型会议,香港大学、清华大学、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weden)、University of Liverpool(UK)、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SA)、Calgary University(Canada)等 40 多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反应强烈,普遍认识到工程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2008年5月17-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在汕头大学隆重举行。会议成立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的任务为研究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并指导有关院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2008年9月17日,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建人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出席了会议。会上,课题组成员汇报了CDIO课题组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并讨论了今后三年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从 2005 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在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研讨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汕头大学工学院的部分改革经验与成果,已整理成若干篇论文发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杂志上。2006 年,汕头大学成为首个中国高校 CDIO 成员。他们的改革目标是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体系。鉴于我国在职业化和职业道德方面教育的欠缺,他们决定在 CDIO 改革的同时要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其工学院提出了全新的 EIP-CDIO 培养模式,EIP(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是指讲道德、讲诚信和职业化,EIP-CDIO 就是注重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并经过 5 年左右的改革实践,到 2011 年取得华盛顿协议的认证,让他们的毕业生同国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顾佩华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具备的工程师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要认真认识和研讨两个CDIO的重要文件:CDIO大纲和CDIO的12条标准,CDIO大纲定义培养学生的具体指标,CDIO标准实质上是一个实施CDIO培养模式的指引。作为中国第一个全面应用CDIO的学校,汕头大学5个工科专业都按照CDIO大纲和标准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出并实施了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就是要突出两个主要方面:工程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标准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此外,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顾学雍副教授曾在美国担任过 10 多年软件工程师,他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技术”两门课中采用 CDIO 方法教学,取得突出成果。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普遍称赞学到了真本事,增强了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研发、团队工作和沟通的能力。以往在清华这两门课经常被学生评为最差,改革后首次被评为最优。   2003年起,企业家周立功发起了3+1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学率先开展了这一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   1、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质量工程”就是要让学生受益,因此“3+1”创新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要把学生视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尽可能使他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教育。   那么,生生不息的学子将为学校带来从办学条件到企业支持度、从学风传承到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巨大回报。如两届实验班毕业生刚毕业不久就对母校和“3+1”事业表达了感恩之情,捐赠了6万余元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一方面说明“3+1”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另一方面证明“3+1”创新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是事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2、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接轨的教育模式   “3+1”创新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启发式、互动式、网络化、全方位教学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培养“零适应期”的本科生。   “3+1”创新教育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给苦苦跋涉于嵌入式征途上的学子指明了发展方向。   “3+1”创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3+1”创新教育模式是和近年来国际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理论接轨、独具中国特色的 “CDIO”(国际高等工科教育新模式)。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江西理工大学创立并迅速发展的“3+1”创新教育模式以其先进性、实效性与优越性,被更多的学校认识与接受,被更多的企业认同。从2007年起,先后有宁波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加入“3+1”创新教育改革的行列。2008年起有不少企业慕名来“3+1”创新教育实验班招聘,前两届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100%,在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率也达到95%。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获得企业的高度好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直接进入研发,实现了“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   2007年,组建了全国高校“3+1”创新教育联盟,并计划在全国发展100所高校进行改革实践。2008年4月,首届高校“3+1”创新教育联盟研讨会在江西理工大学召开,推广江西理工大学的模式与运行经验,研讨各个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创新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及所取得的成果。   联盟高校立志高举改革大旗,与企业联手共同推进“3+1”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秉承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的理念,资源共享、交流合作、互惠互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培养更多的国家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1”创新教育联盟,期望通过校企合作、勇于创新与艰苦努力,成为全国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先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0281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4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序号 高校名称 进行试点的专业类别 备注

1 北京科技大学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化工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 北京邮电大学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4 长春工程学院 机械类、土木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5 长春工业大学 化工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7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8 大庆石油学院 机械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0 福建工程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1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12 广州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化工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14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5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类、化工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6 河北工程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17 黑龙江工程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18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19 华南农业大学 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20 江南大学 化工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1 昆明理工大学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2 茂名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3 南京工程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24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5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土木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6 宁波工程学院 机械类、化工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27 山东理工大学 机械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28 汕头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29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30 上海电机学院 机械类、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32 深圳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3 五邑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4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35 燕山大学 机械类、电气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机械类、土木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7 浙江工业大学 机械类 第一批试点单位

38 浙江万里学院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

39 中国民航大学 电气类 第二批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