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看不到孩子在努力,总看到孩子在玩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首先,你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这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你可能太过于急躁,总看到孩子在玩,要润物细无声,逼得过紧可能适得其反。

其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都是过来人,要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动不动打呀骂呀,少一些居高临下的说教,多一些和孩子交流沟通,少一些乱七八糟的培训,多一些正确科学的引导。

再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要光嘴巴上说说,更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看到你的问题,想到了我的小时候,从小到大我的家长会都是我妈妈去开的,父母都是农民,学历也不过是初中学历。小时候对我的期望值还挺高的,不过小时候也确实很努力的。我是一个女生,我是一个偏科很严重的那种,英语可以满分,语文成绩也不错,但是不怕你笑话,我数学成绩是一塌糊涂,初三以前我的成绩都是不错,尽管数学不好,但是英语和语文可以给我拉回啦,让我的总名次还可以。可是初三以后加物理,化学啦,我理科很差……最后实在是拉不回啦……有一次初三我的成绩班级30多名,一共60个孩子。妈妈去给我开家长会,我特别的难受,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

但是给我永远忘不了我妈妈的那句话,班级里有第一就有倒数第一,我的妈妈给我足够的尊重,从没有在同学老师面前数落过我。让我很庆幸。从那时起我要比以前更努力啦……初四时升高中,我的成绩差但是爸妈没有放弃我一直鼓励我,给我加油打气。到初四后期有些成绩差的孩子老师不愿意管就说服孩子家长去上那种职业学校,包括我也在其中。但是我的爸妈不放弃找老师让我继续学习在学校。我当时也确实很感动啦,晚上熄灯以后我打手电在被子学习,理科不好我就背公式,每次把会做的题目保证准确率。在父母估计在我如愿考进啦高中,连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那会考不进去可以花钱买10年以前12000元才买上)我记得后来考上后,我的妈妈告诉我你考上可以省下这一屋棉花钱啦……因为爸妈农民辛苦一年收成棉花可以卖这些钱。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幕,忘不了我爸妈的鼓励引导。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父母还是多引导,我自己也做啦妈妈,感觉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充分尊重孩子最重要。鼓励比任何的教育都管用。可以试试换个方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总发脾气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孩子不但不听话,也达不到好的效果。父母可以换个心情,去改变以往的思想态度,用温暖和关爱,积极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多和孩子沟通与互动并加以鼓励与称赞,而不是责骂。在孩子乐观的状态下,父母再做出对孩子要求学习明确的决策,但不釆取强制性管束。要想培养孩子有自信、有自尊、能自律、坚强和果敢的学习态度,父母就要以身做则,在生活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是孩子的好榜样!

展开问题,见到一位虽着急但极具幽默的家长

“孩子在耍、拖拉、不想学习…”“你倒是每天有进步啊”[呲牙]

恕我不敢苟同您这一面之词,孩子真如您描述的这样吗?或者孩子有进步只是您没看到而已?

再说了,谁天生只想学习不想耍啊?慢咋啦?慢工出细活啊

单纯就学习来说,我认为最重要是看成绩和结果。

对待同一件事,方式方法各异,效率自然有高有低。

孩子也是一样,殊途同归,过程不可能千篇一律,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任他在校学习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新。

其实现实生活中,同心态家长比比皆是,我家老公就是典型此类家长,天天说孩子“不刻苦、不努力…”,而且坚持不懈地从小学说到大学[呲牙];儿子当年高考前夕还和我说“我让他玩得我心慌!”。我不理解,回他道:“又不是你高考,人家自己心不慌,你慌什么!杞人忧天![捂脸]”。

我是和他截然不同性格,我真从来没心慌过[捂脸]

我觉得家长心慌没有用,结果是好的,就不要过多管卡孩子;成绩若不好,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促其进步就好。

鼓励帮助总比冲动打骂更有力量[祈祷]

总之,家长做到该做的,孩子也尽心尽力了,无遗憾就好[祈祷]

对学习的认知太狭隘所至

人们常常将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

认定其在努力

而由衷欣赏

对玩耍等行为

却认定在浪费时间

或是多余的事

主要忽略

人的知识来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人的开智过程的长期性与多重性

书本知识

既能丰满孩子的知识水平

又能开发人脑的潜力

更能推进人的智慧

同样

玩耍

也在激发大脑的潜力

也在积累知识与经验

也在强劲体魄抚慰心灵

也是开悟过程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环节

孩子倘佯在知识的海洋中

孩子陶醉在 游戏 的活动中

两者结合

协调共融

孩子更促进全面 健康 的成长

充满信心

迎接未来的挑战

最最忌讳

将努力与玩耍搞对立、搞对抗

违背孩子天性

压仰孩子发展

埋下众多隐患

也背离孩子成长规律

故,家长一但失之偏颇

耽误孩子一辈子

#凌远长著#

为什么有些父母就是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1、父母期望高,孩子的行为或成绩未达到父母心中既定的目标

这样的父母比较挑剔,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类父母会认为,凡事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就一定是不够努力。当孩子努力了却没有得到父母满意的结果,没有达到父母心中既定的目标,在这类父母眼里,孩子的努力就是无用功,相当于没有努力。没有好的结果,孩子怎么做都是错的。

2、 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

有一些孩子不爱和父母说心理话,只会默默努力,默默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父母也不及时和孩子沟通,只会在孩子休息时叫嚷着让孩子去学习,去看书。但是孩子可能刚才已经学过一会了,只是想休息一会,父母催促学习的话语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用对抗的方法去回复父母,这样一来,双方更加不了解对方的心理,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会体谅父母。在孩子眼里,父母只会让自己学习,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只知道玩。

3、父母和孩子对努力的衡量标准不同

一些父母对自身要求严格,相当自律,比如,早上五点起床读英语、不看电视只看书、晚上工作到深夜。或者父母看到别的孩子,周末就去图书馆,一放学就回家写作业,在父母眼中,这样的努力才叫努力。而对于孩子而言,每天的作业只要成功就行,什么时候写不重要;能够牺牲周末和小伙伴们玩的两个小时来学习,那就是相当努力了。父母与孩子对“努力”二字的认识和衡量标准不同,自然会产生分歧——孩子认为自己很努力,父母却认为孩子在偷懒。

4、 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其他孩子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爱动,家长却就是想改变孩子的这一点,给孩子报跆拳道、篮球、足球这些运动项目。孩子不喜欢,也没天赋,再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成绩,自然在这方面比不过其他孩子,父母便觉得是孩子不努力才会有这样差的成绩。甚至直接对孩子说:“你和别人一样两条腿,一双手,怎么别人就行,你就不行呢?肯定是你不够努力。”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多点交流,父母应该参与孩子努力的过程,当孩子的努力方向和方法不对时,父母还可以适时提醒。

合格的父母会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努力,而不是在一旁说风凉话,打击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沟通障碍。

我猜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当孩子完成了学习之后,开始玩耍的时候,恰巧被你看到了他玩耍的场景,你会认为孩子一直在玩儿,而没有学习。

第二,当孩子在正在那儿学习,你又会认为孩子是在装样。所以孩子会认为他怎么做,你都不信任他,那就等你监督再学习。

其实,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多给予正向肯定和信任。

另外,会玩是一种能力。越会玩,说明他的创造性越强,反应越灵活,只要适时引导就好。

因为自己内心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所以,想要通过改变孩子的方式来缓解,但,这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如同感冒一样,你只是去拼命地擦鼻涕是没有用的,要搞清楚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然后对症下药才行。

看到孩子的行为自己控制不住情绪,那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孩子的行为只是触发了你内心的焦虑和愤怒而已。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儿,真的有可能因为冲动而酿成悲剧。

所以,真正需要成长的是父母。

你这属于中国父母的通病---焦虑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拖拉、不想学习,什么都很慢,这些都是孩子的通病,家长大可不必因此着急上火,他只是个孩子,不可能做什么事都如你所愿。既已为人父母,切不要说什么后悔,教育孩子考验的不仅是你的爱心和耐心,还有你对孩子的包容之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很神圣并且任重道远的事情,切不可操之过急,偃苗助长,甚至做出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情。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现在的孩子的确不容易,小小年纪每天背着那么沉重的书包起早贪黑去上学,周末还要上各种所谓的兴趣班、补习班,实际上真正留给他们玩的时间并不多。某件小事一旦没做好就要受大人数落,作业没按时完成要受批评,考试没考好还可能挨打,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孩子的积极性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本来能做好的事情在你的数落声中也做不好,成人在工作中尚且渴望被肯定被认可,何况一个孩子。

孩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将来会有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去走,任何人包括父母是代替不了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不让孩子误入歧途,少走弯路。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实际上我也是一个高二孩子的父亲,回想起孩子十七年的成长之路,我们真是操碎了心,有太多的不容易,按说上高二了孩子该懂事了,知道努力了,其实不然,老实说,我也是焦虑症患者。但是焦虑终归于事无补,每天能做的只是督促加唠叨。

望子成龙的急切心里作怪,加上大环境下的竞争。再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时候孩子也是在不断吸取知识。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