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庸》里的五达道和三达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1

《中庸》是孔子孙子子思的著作,提出了“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的内圣外王之道。

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认为如果每个人能够修身用“仁义“”忠恕“己所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则可以做到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这些社会关系的和睦相处,从来带来社会和谐的秩序状态。

这种从人与人之间出发,家庭父子、夫妇、昆弟,进而朋友,再进而君臣之间关系的修睦,是达到社会和谐的路径。

道者,首先走的路也,到达目的地的途径。

出发点在于自己,求之不得,反求诸己。

五达道,说得是“行仁”的展开。

宋明理学朱熹把五达道缩小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有点小了,机械了。

2

三达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智)、仁、勇三者,是君子待人处事应该有的德性。

怎么才能拥有这三种“仁”的品德呢?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从孔子的”仁“,”温良恭俭让“;这时已经发展到”知、仁、勇“三者;后来才发展到”仁义礼智信“五常。

三达德,说得是“仁”。

这里是发展了,扩充了。

3

子思认为“五达道、三达德”,还在于知之力行,重点也在于实践,知与行是统一在实践中的。

“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一,就是整体系统和统一的连续过程。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是求知的不同过程;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是力行以至于做事成功的不同过程。

“五达道,三达德”在于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践行。

4

孔子的道,围绕“仁”和“礼”展开。

仁,是从个人作为原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归结在社会处于礼的秩序状态。

仁和行仁,是手段;礼,是追求的社会和谐理想秩序状态。

仁,在子思的《中庸》里,扩充为仁、知、勇。知,智足以行仁;用,有勇气行仁,当仁不让。

行仁在哪些方面呢?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

礼,则提出九个方面做好了,就算是“礼”的社会理想秩序状态。

下篇文字再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