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为什么这么称呼?有什么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5-25
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外税是根据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的税,税金和价格是分开的。
自1979年开始引入增值税,随后进行了两阶段改革:
  第一个阶段即1983年增值税改革:这次改革属于增值税的过渡性阶段。此时的增值税是在产品税的基础上进行的,征税范围较窄,税率档次较多,计算方式复杂,残留产品税的痕迹,属变性增值税。
  第二个阶段即税改革,属增值税的规范阶段。参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结合了大陆的实际情况,扩大了征税范围,减并了税率,又规范了计算方法,开始进入国际通行的规范化行列。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税种,占税收收入的60%左右,但存在一些缺陷。
  根据1993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增值税的开征范围: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税率分13%、17%和免征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税对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税和管理办法。追问

在我国增值税经历了由价内税向价外税转变的历史时刻,是吗?能否详细说说?

追答

对,以前是价内税,后来改为国际通用做法,即价外税

第2个回答  2011-05-25
增值税是价外税
某商品的不含增值税价格是100,增值税税率是17%,消费税税率是10%
那么该商品的增值税=100*17%=17,这个17是不含在100里的,
消费税=100*10%=10,这个10是包含在100里的(因为消费税是价内税,营业税也是)
该商品对外出售收取的价款就是117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27
B价外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