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早恋有关的几个问题

1、早恋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与刊物(书籍亦可),最好能附上原稿```如果出于古代也没关系``把古卷原本以及次词在后代的"延异"(如词形和概念的转变)都找给我```若能再多送些有关早恋的学术论文或者相关评论文字``那我就多奖三十分给你们!
2、请找一些与早恋有关的事例给我,一定要有突出意义的,悲剧喜剧都可以,若能突出"早恋"说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更好,名人的早恋史优先考虑.
3、讲讲各位自身的罗曼蒂克史``要初恋的那种``如果能延伸至初吻或是初夜``可以酌情加分!

不要嫌材料太多,我写文章一向是很注重原始材料的搜集的,若是学术专著,请将在线阅读或是下载的地址找给我.若是事例,请将时间地点人物给我讲清楚了(涉及到自身时,可使用化名),若是评论,请将原文一字不漏的转载.关于早恋方面的材料,我就一句话:多多益善.

(我正在筹备写一篇有关早恋的文章,但是材料奇缺,拜托各位了!!)
请给出早恋一词出现的最早时间!!

第1个回答  2007-06-19
青少年的早恋尽管为数极少,也并不是恋爱的双方都成了牺牲品,但一部分早恋现象对学生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苹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辕意马,怎么能将功课学好?中学生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呢?
2、感情冲动,种下苦果。通常,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少男少女堕人爱河以后,成天单独在一起,他们或成双成对外出郊游,或自由自在地进出影视厅,爱的镜头会成为他们关注和模仿的焦点,尤其是影视中男女亲吻、搂抱等动作,会激发少男少女们的感情冲动。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性行为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性行为会使青少年沉洒于性快感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倔意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性行为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由于少女的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性行为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无颜向老师及家长交待,便装病偷偷到远离家的医院去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早恋的结果,往往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3、涣散意志,影响风气。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另外,早恋的男女学生热衷于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为避人耳目,他们常我一些没有熟人、僻静的曲径幽巷,与恋人相依相假,讨厌别人的干扰。长此以往,这种二人世界会逐渐脱离大众,他们也很少与班级多数同学正常交往,与集体和同学逐步形成隔阂,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
4、恋情极不稳定。青春期少男少女谈恋爱,可以说都是在身心都不很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青少年没有经济基础,其经济来源多半寄托于父母。因此,这种爱没有什么牢固的根基,是很容易中途天折的。他们初入情网时往往信哲旦旦,甚至山盟海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由中学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真的成熟起来,并确立了各自的世界观,有了新的择偶标准。过去曾经倾心挚爱的人,可能因为性格的变化,志趣爱好的不同而难以结合。到那时,他们回顾旧时的一段经历,会觉得似乎是一场游戏。有人作过追踪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中学时代相互热的人,最后能组成家庭的并不多。为这种最终苦果多于甜果的“爱”,而耗去大量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未免太可惜了。青少年朋友确实要仔仔细细地观察和体会这一事实。
如何克服早恋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 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 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 自已,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早恋。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 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 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 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 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 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参考资料: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680_1.html

第2个回答  2007-06-20
我是一名学生,对着有点了解.关于早恋你越想制止,那么学生就越不听话,这个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强,你不能说早恋都是错的,他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家长给不了的东西,你应该告诉他精力不能只放在那上面,注意:你如果挑明说他早恋,他有可能不会承认,你也告诉他早恋不是不可以,一定要注意精力不能放在那上面,要两者并重!!当然学习是一切的一切,你可以搞个调查,看看100个学生里有几名早恋,再调查他的学习情况,具我所知,不底于50%的学生早恋,我的同学有早恋的,但是他学习一样很棒,因为他把70%精力放在学习上,想要学生不早恋,除非你有一套完美的计划,让他得到给多的爱,不是腻爱,但是学生一到那年龄就会对早恋有一种希奇感,好奇心驱使他去尝试,模仿.这是不可避免的,家长想看出来是不容易的,如果你发现学生早恋,千万不要打骂他!这样他的逆反心理会更进一步的,这是我一个学生的观点,再清楚不过了,我是初二的学生,一般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这些供你参考,这是我站在学生面上的看法,也许对你有用.
第3个回答  2007-06-21
爱情要是来了,不部分早晚,当然不排除有些小孩子是在玩。
所以说句和问题无关的话
早恋这个词 本来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词。
第4个回答  2007-06-21
早恋是在当代中国常用的概念,指的是青年 、童年时发生的“爱情”或者对某异性人“感兴趣”
或“痴情”。早恋包括青年“男女朋友”以及儿童的早恋感觉(跟英文的“crush”这概念有一点关系)。这概念表示当代中国文化
、社会上的普通观点,就是未成年人由于学习的压力,不应该谈恋爱,否则对他们前途和出息可以有坏处。很重要一种原因是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极大竞争性。报纸和别的媒体也报导早恋这现象对学生的危险与家长的担心。

“早恋”是一个未完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小作品。欢迎您积极编辑或修订来帮助维客扩充其内容。

[编辑]补充
症状与表现:
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导致恋爱的发生。

早恋的特点为:
(l)由性冲动和外在吸引而产生,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
(2)彼此往往是由双方身上的某一方面的优点产生倾慕之情,缺乏对对方的全面评价;
(3)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极易发生性行为。
咨询要点:
(1)了解产生早恋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营养状况普遍良好,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的时间提前,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他们过早有性爱体验的强烈要求;由于青春期的来临,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一旦摆脱家庭的束缚,则会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男女同学接触机会增多,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引起早恋;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的愿望;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无知.很多同学把异性之间的好感、友谊当作爱情来对待,更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异性友谊无立足之地,异性同学之间接触多一些,就会被人哄成“恋爱”,当事人有时就被逼上梁山;学校领导和老师,在男女同学交往上设置种种限制,对突破限制的同学横加指责。结果,“禁果分外甜”,限制反而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好奇,找机会尝试恋爱的滋味;考入中专的学生,认为毕业后分配到农村,难找合适的对象,现在有合适的就要抓住;有的同学外貌漂亮,生性浪漫,认为青春的幸福就在于花前月下的私语,为了追求这种幸福,会轻易地和别人恋爱,但也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好玩和探奇谈恋爱,后来弄假成真。

(2)斩断恋情。正如建立恋爱需要两厢情愿一样,结束早恋也应是双方同意,这样才能不留后患。主动提出结束早恋的一方要用坚定的意志,果断而恰当的方法,斩断恋情。你可以与对方在适当的地方,在理智的情况下作深入的谈话,谈话中,你要首先肯定对方在恋爱过程中对自己的爱护、帮助和关怀,然后告诉对方早恋的危害和学习的重要性,劝其把爱情之火熄灭,把爱的种子珍藏在心底,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学业和个性的完善上。也可用书信的方式。因为书信比面谈有更大的缓冲余地,措词也能更冷静、得体,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防止引起对方的误会,以能尽快使对方心悦诚服为目的。

(3)中断往来。从结束早恋的限度来说,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好感都是正常的感情,只要把恋爱退回到好感或友谊,早恋也就结束了。但是,由于恋爱所唤起情感是强烈的,而中学生的理智和抑制力相当有限,所以,要结束早恋,就要尽量避免两人单独在一起,暂时中止感情交流的一切渠道。经过感情的一段冻结过程,使理智对感情的控制成为习惯以后,再恢复正常交往,感情之树才不会故态复萌。

(4)转移情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和健康的课余爱好上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谈一些文字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

指青春期或在此之前还不到恋爱年龄的少女出现过早恋情。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早恋由环境因素引起,与早熟引起的性兴奋与性萌发有关;也与少女的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男少女因爱到互相吸引、互相爱慕、互相支持,情绪是欢愉的,情感是纯真的。由于早恋中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都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与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女满足于温馨的情感氛围,卿卿我我的语言交流。当然,也有部分人基于性冲动而发生性行为。

少女的早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模仿型早恋——这是指性意识发展还处于接近异性阶段的初期的早恋类型,出于好奇心而模仿成人恋爱,随心所欲,不问后果,带有明显的游戏性特点;天真型早恋——出于对异性的向往而进行恋爱,只要对某一异性的某些特点好感。认为对方声音好听,球打得好,就会偷偷地眉目传情,或干脆写信约会,带有明显盲目性的特点,这是性意识发展处于接近异性阶段中期的早恋型,初恋型早恋——出于对异性容貌、能力、风度、性格等的倾慕而进行恋爱,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但还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恋爱的全部内涵,这是性意识发展处于晚期的早恋类型。

对于青春期中少女的早恋,作为教师与父母,一要加强教育,使其认识到她在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过早谈恋爱对自己身心发展、理想前途都极其有害;二要防微杜渐,随时把握少女在同异性交流中的心态,一旦发现她们有了早恋迹象,就要及时并机智地通过暗示、点拨与谈心,力求将早恋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正面疏导,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指导她们正确对待异性,用道德的力量和自控能力驾驭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批评,甚至不分表红皂白地训斥、苛责、打骂和当着她的同龄人的面羞辱她们。这极容易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她因为反抗而与异性情感联结得更紧,把早恋变成真恋,结果使少女遭受很大精神痛苦,使她们与父母的亲情也受到伤害。个别早恋少女因不堪其辱,愤而出走或自杀,这些方面的教训,是值得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