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腾王阁序》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我看过两个版本的《腾王阁序》里面大部分一样,但有许多小地方不同,请问为什么?
“所赖君子安贫”和“所赖君子见机”哪个更普遍?
有没有再详尽一点的解释,我想不仅仅是传抄的问题,因为在多种权威书中都有2个不同版本,而且就是那几个地方不同。谢谢!

惟草木之凋零,您好!您没有看到过另一个版本,但其实另一个版本目前才是权威的。再次谢谢您的回答!

非常感谢网友的回答!但请注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里都是用的是“君子见机”,此外还有很多地方与《古文观止》有出处。

请问谁能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1个回答  2007-06-14
这是古人记录传抄时所产生的错误,都有一定影响,但是接受大多数人认可的比较好。

君子安贫,比较常见,我没见过另一种说法。

就是传抄的问题,因为王勃不可能写两个《滕王阁序》,很多权威书有不同的解释,那只能说明,当年传抄的时候,出现的错误也是有名气的人造成的,所以才会有后人相信。

今天刚看了一下,细想了一下,觉得君子见机更好些。可能这个也是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吧!
第2个回答  2021-08-17
的确有两个版本,而且首句就有分歧。个人认为“豫章故郡”版更完美,“南昌故郡”版瑕疵几处。南昌这个叫法,是刘邦手下大将灌婴平定豫章后才有的(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汉代南昌是县不是郡,到了唐朝之后的南唐才有“南昌府”。事实上汉、三国、两晋、南朝、隋朝一直都叫豫章。
《滕王阁序》相传是王勃即兴之作,不加标点就完稿。“南昌故郡”版虽有瑕疵几处,包括“彩彻云衢”、“君子安贫”……,却不排除它才是原版。“豫章故郡”版太完美了,不排除后人在原作之上校正而来。从文学角度看,咱以“豫章故郡”版为准就是了!
第3个回答  2007-06-15
传抄过程中会产生分歧与讹误,有时是错别字,有时是误用同义字词等,古典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还是挺多见的。比如说曹操的诗《秋胡行》中,就有几句“正而不谲,乃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因为似乎与上下文搭不上调,解释不通,一般就认为是这种情况。(即因为传抄之误而无法解释。)
在《古文观止》的文本中是“君子安贫,”下一句是“达人知命”这两句似乎都是典出《论语》。前一句说的是颜回,后一句则是夫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这样子对起来比较和谐一些,要是“君子见机”的话,感觉上有些怪的。上下文也不协调。
而且说到权威文本,《古文观止》成书几百年来,一向是被选作学习古文的课本的,一般观念中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权威文本才对。
王勃死于29岁,死前是处于很长一段时期的逆境之中,甚至曾一度陷于极度的危险和不公正的境地,而起因是其恃才傲物而触怒了唐高宗李治。他的死一般认为是意外溺水事故,也有认为是自杀。说不清楚。
从“见机”的语境看,是对人生还充满希望,期待能有一番作为的意思。
但“安贫”就有一些退隐,不问世事的意思。
因此哪一个更可能是原始文本,关键在于王勃写作此文时的具体心态。而这一点我认为是不好把握的。
但有一点必须考虑,当今的时代精神究竟是“见机”还是“安贫”呢?我想还是前者更符合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