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提示~~

拜托各位大虾了~~~
。。。。写论文用啊,讲点实在的可以吗!~?谢谢了~~~

第1个回答  2007-03-11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Op.31 No.2)的作品的理解,需要将三个乐章放在一起去体会.如果没有对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理解,第三乐章是理解不了的.就弹奏技艺方面第三乐章比前个乐章容量多一些,但内涵很深.演奏要点:第三乐章的美是“虚幻无常”的。……大体上呢,个人感觉难度不大,而且没有富有戏剧性的对比,但对16分音符特性的把握很重要。正如前所说:浪漫、幻想的特性在这首块板中一览无遗,兰兹说:“虽然雅致,但轻盈、细腻、热情。
音乐和文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音乐是来自灵魂的一种召唤,它促使那些“在路上”的漂泊者永远都不停止脚步。尼采、叔本华等哲人在迷茫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音乐,因为那是一片心灵的净土。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贝多芬对历史、哲学、文学都有研究,还醉心于古代神话。他研究了席勒、歌德的诗歌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人的作品;他还入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以后,创作了著名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作品第57号)和《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

贝多芬的学生兼秘书安东·申德勒曾经问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内容是什么?贝多芬回答是“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年(1611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是莎士比亚用诗写成的遗嘱,他在《暴风雨》中表达了热爱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愿。同时,贝多芬在创作《暴风雨奏鸣曲》时,正是他听觉衰退、精神危机的时刻,他在几个月后写的“海里根士脱遗嘱”中说自己“六年以来我的身体何等恶劣······ 可是我不能对人说:‘大声些,我是聋子’······这感官在我是应该特别比别人优越······我不致自杀是因为艺术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塑造的主人公也是与坎坷命运作不屈斗争的,贝多芬自己的命运与之产生共鸣,所以他能创作如此伟大的《暴风雨奏鸣曲》。
第2个回答  2007-03-10
我瞎说一句:听听舒纳贝尔在EMI的录音吧,细节处理照着他来,你的老师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施纳贝尔的这个版本是历史上第一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版本。经过历史的沉淀他仍然屹立在众多版本之中而更加光彩夺目,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曾有人这么形容过施纳贝尔,说他是对贝多芬钢琴音乐理解最准确的一个演奏家!这句话虽多少有些偏激,但是它又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问题!诚然施纳贝尔的演奏技艺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不能说是很好,但是他天生的敏锐的理解力和诠释力弥补了这一切!施纳贝尔对贝多芬的表现充满了激情,从他手指奔涌出来的紧张的旋律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唱片里,施纳贝尔有时甚至忽略演奏技艺的发挥,但是这些绝对充满激情的演奏却又是其他版本里所恰恰缺少的!在这里施纳贝尔的唱片里我们必须承认,激情永远是高于技艺的东西!!!
这张唱片的音质不是很好,里面噪声不小,但是我想一些资深的乐迷是不会在乎的!
已经弹到暴风雨了,想必技巧已不是问题,表达情感,则应该参考一下被大家广为认可的大师们的方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