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分校的历史活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5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秉持着军事教育为主、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教育理念。学校强调军事与政治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们在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中,通过实战演习、观摩与总结,以战斗的方式来保障学习。教学内容包括军事、政治和群众运动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学以致用。


作为兼具教育与战斗职能的机构,分校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多次与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协同作战,参与了侍郎宅、甲子山反顽、前程子伪据点攻克以及铜井战斗等,还进行了无数反“扫荡”作战。在1941年的西蒙山布袋峪战役中,第三大队以小股部队坚守阵地,成功抗击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而在大青山反击战中,第二、第五大队与蒙山支队等共同抗击日军,保护了领导机关的安全,数百名英勇的战士献出了生命。


抗日战争结束后,遵循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分校随罗荣桓率部挺进东北。1946年,抗大一分校改编为东北军政大学第三大队,继续在沂蒙山区发挥作用。6年间,分校培养了超过14000名党政军领导骨干,成为了革命人才的摇篮和磨砺之地。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位于莒南县十字路镇曲流河村。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根据地,决定以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部分、陕北公学和安吴堡青训班组建抗大第一分校,挺进敌后就地培养干部。1939年冬,该校近4000名干部和党员由晋东南挺进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1月到达沂南县岸堤,1941年春由沂南县转移到莒南县,校部(司令部)设在曲流河村,对外番号是十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