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马塘小学的办学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连续十一次蝉联省“文明单位”,四次蝉联省“模范学校”,四次蝉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红花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省科技特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多媒体实验基地、省少科院实验学校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培养了3位省特级教师,3位省劳动模范,3位全国优秀教师,7位全国科研型校长和全国科研型教师,12位中学高级教师和100多位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县、市输送了20多位优秀教育行政管理人才。从1997年起,全校实现了4个100%,100%的青年教师大专化,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100%的教师发表文章,100%的教师有论文获奖。学校形成了一个勤于笔耕的教师作者群体。中央教科所有关领导视察学校后赞誉:“马小现象”、“集团军作战”、“全国之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等20多家报刊先后介绍学校事迹。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教育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先进经验。原国家副主席王震题词“科学育人”;原省委书记韩培信同志慕名前来视察题词“小学之花”;前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同志题词“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好少年,果然!”;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王文湛参观学校,欣然命笔“苏中小教一枝花”。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秉承“智慧引领、科研兴师、科学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发扬和凸显教育科研特色,以“构建和谐校园,造就科研型教师,培育智慧型学生”为办学目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保持了学校持续高位的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学校每学期根据实际制定思想道德教育计划,明确目标和阶段要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提高了师德修养。其次,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单周四的“研究课”和双周四的“过关课”的教艺切磋,以及平时的随堂课,深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第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省市级课题研讨活动,“培英”读书节系列活动,“教海扬帆”教育教学成果评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师陶杯”、“教海探航”及省“金帆杯”征文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又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骨干教师研修组,既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中间层教师的发展,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正逐渐走向成熟。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确立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校歌、校旗等26个校园文化标识,编印了《有心与无意——马塘小学校园文化标识手册》,加强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心打造校园环境,构思设计了校园十景,努力把文化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学校将科学宫和综艺楼中的专用教室开辟为活动阵地,组建有合唱、铜管乐、二胡、声乐、舞蹈、书法、绘画、航模、船模、海模、篮球、乒乓球、足球、晨笛文学社、英语会话等20多个传统中心兴趣组,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和英语节系列活动,又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得一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优秀的科研型教师队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智慧型学生,促进了学校的高品位发展。到目前为止,全校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3900多篇,在全国各级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2100多人次;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600多篇,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000多人次。
学校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在省内外甚至国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原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省教育学会周德藩会长等领导来宾先后来校参观,接待了新加坡卍慈小学、育能小学,江苏省典型特色小学综合考察团、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上海、苏州、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会宁及山西等国内外兄弟学校领导和来宾约4.5万人次的参观学习,均受好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