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米家智能之卧室空调智能控制方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智能家居好玩之处不仅仅在于能够语音操控家里的设备,更在于能够根据家人的生活习惯动作“自动”启闭家里的设备,并将设备开启至设定的状态。

以卧室的空调控制为例,非智能的控制就是通过空调遥控器开关空调并将空调温度调整至指定的温度,入门的智能控制就是通过语音呼叫小爱同学开关空调和调至指定温度,再进阶一步就是通过智能场景的合理设置实现既不需要空调遥控器也不需要语音呼叫小爱同学仅通过开关卧室门窗即可实现空调的开关和温度调节。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一、以一间卧室为例说明需要购置的设备,多个房间的自行举一反三。

1个米家空调伴侣---用于实现普通空调的智能控制,直接购置米家智能空调的除外,但出于对新品牌空调质量可靠性的顾虑,我家用的是董大姐自己代言的空调,再额外购置空调插座实现智能控制即可,但这里需要注意一下,董大姐家2P以上的空调插座是异形插座,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空调插座插不进去,需要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智能控制(诸位客官有需要的话我们再另行启文分享,本文不予陈述)。

2个米家门窗传感器---用于感知卧室门和窗的开关状态,以能够根据卧室门和窗户的开关状态智能控制启闭空调。

二、理清楚家人日常使用空调的习惯,然后根据生活习惯设置智能场景。

搞清楚家人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一方面使用智能设备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尽可能让家里的设备去适应家人的日常作息,而不是让家人去适应智能设备,否则是本末倒置,另外,没有搞清楚家人的生活习惯动作也会容易导致智能场景出现意料之外的Bug,甚至会对家人生活造成困扰或骚扰。以我们家次卧儿童房为例:

1、习惯或感到舒适的空调温度XX ,我们家是26,各家各户和南北气候差异会不一样,找到自家习惯的温度即可。

2、室外温度高于XX 时需要开启空调制冷,我们家是28,同上,各家各户需求不一,找到自家习惯的开启空调温度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卧室内安装一个智能温湿度计,通过室内的实际温度控制空调的智能开启和关闭,这样做的好处可能是空调节能,不好的地方是这样空调会频繁启动和关闭,空调每次启动和关闭时的“嘀”声和空调指示灯的亮暗变化容易对卧室内人员的睡眠造成影响,尤其是容易失眠和睡眠深度不足的人员,我家就是因为后者没有采用室内实际温度来控制空调的启闭)。

3、通常大家开空调时都会关门和关窗,挥金如土的土豪除外[呲牙]。那么我们就可以设定智能场景当卧室门和窗都关闭而且室外温度高于指定温度时(我家是28 )则将空调开启至指定的制冷温度状态(我家是26 ,冬季空调制暖道理相同,此文不赘述),当卧室门或窗户任一个开启时则关闭空调。那么,智能场景设置到此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非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关门关窗开启空调后,只要家人没有入睡,就会有家人开门进出卧室的情况,这样会造成每次开门和关门都会造成空调关闭和启动,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一生活习惯调整智能场景的设置,以尽量减少这些不必要的空调启闭情况出现。仔细分析,卧室门在开空调后是有可能会被打开的,但因为屋里开着空调,这个时候开门通常都会快开快关以减少冷气流失,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开门则关空调”的场景设置改成“开门超过一定时间未关则关空调”(我们家设置的是开门超过1分钟未关),而窗户关上之后在空调使用期间一般不会再开启(除非是女儿偷偷谈恋爱对象悄悄过来敲窗[捂脸]),那么就可以直接设置“开窗则关闭空调”的智能场景,这样则解决了空调需要继续使用期间开门进出导致没必要的空调关闭问题。但是,空调需要继续使用期间开门进出导致没必要的空调开启问题又如何解决?因为门窗传感器有“超时未关”条件选项但是并没有“超时未开”这个条件选项,那么我们就不能像上面一样去规避这个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采取的方案是在“关门+关窗+室外温度高于指定温度则开启空调”的智能场景A中增加一个开关某条智能的动作把场景A自己关闭失效,然后在智能场景B“开窗或开门超过指定时间则关空调”中增加一条开关某条智能的动作去开启场景A使其生效,如此循环,开空调的场景A只执行一次就会自己失效,在关空调的场景B没有运行之前场景A不会再生效执行,也就是说,只要没有关空调就没有什么开空调可言。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附图说明如下:



通过以上设置,则可相对完美地实现室外温度较高时关门和关窗则自动开启空调制冷至指定温度,只要一开窗或开门时间过长时则自动关空调的智能生活场景。当然,由于每家每户生活习惯不一样,可能大家不能完全照搬使用,但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和大家分享米家智能场景设置的思路和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先理清生活习惯动作后再根据习惯动作逻辑顺序设置智能场景,抛砖引玉,不足之处大家多多指教,共同进步。

以上两图中让大家忽略的两条智能是与我家在卧室门口设置了一个无线开关用于手动一键开启和关闭卧室的空调相关的智能,大家不一定用得上,所以本文对此不做介绍,需要了解的同学可以留言交流,如有必要我再另行写一篇文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