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不必非得伦理哏——小谈相声的发展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说起相声的历史,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

据称呢,相声的祖师爷可以上溯到西汉东方朔,但是这话大家听听就好,别放在心上,毕竟无论做什么,必须找个声名显赫渊远流长的祖宗来当大旗一向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比如曹雪阳一定得附会成曹操的后代,曹操立传又得攀一攀和相国曹参的关系。

要说相声有参军、杂剧、滑稽戏的血统倒也还说得过去,唐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和对口相声中的逗哏、捧哏已经很形似。但参军戏本质上还是戏剧,与相声仍存在差异,东方朔只是滑头逗比了点,况且还是悲伤而沉重地逗比着,附会到他身上未免有凑数之嫌。

但比起“八门”里把周庄王奉为祖师爷的评书一行,相声还算是小巫见大巫(评书的祖师爷亦有说加上孔子和文昌帝君的)。

【注:金(算卦相面的)、汗(卖野药的)、彩(变戏法的)、挂(练把式的)、平(说评书的)、疃(说相声的)、调(卖戒烟药的)、柳(唱小戏小曲的)合称“八门”】

那作为相声源流之一的杂剧又是什么样的呢?

【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隐而未发的后一句正是讽刺童贯燕蓟败逃之事。】

相声雏形真正出现应该是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但相声公认的祖师爷却是朱绍文。

朱绍文,艺名“穷不怕”,当年“天桥八大怪”之首。

每每演出之际,边以汉白玉粉在场地上撒出丈大双钩字,边随着手上动作配以解读的太平歌词,想来也是潇洒非凡。

其随身竹板上曾刻两句诗“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诗书落地贫”,正是其艺名由来。又自创不少相声曲目如《千字文》、《睡梦长》、《过新年》、《十八黑》,想来其人学识必不会差。相传“穷不怕”原是弃科举学戏曲的花脸,上得了舞台编的了剧本,架得了把势谝得了闲传,用哏都比较文雅。

比如《字相》一段:

乙 这回咱们仨人说一段。
甲 好啊,您出主意吧。
乙 咱们说一回“字相”。
丙 什么叫“字相”?
乙 就是一字一相,一升一降。
甲 怎么讲哪?
乙 就是写一个字,要像一件东西,“一升”是让这东西有个官衔。
甲 “一降”呢?
乙 因为不称其职,还得丢官罢职。
丙 好,那您先写,我们瞧瞧。
乙 (写个“一”字)
甲 这像什么呢?
乙 像擀面棍儿。
丙 不对。擀面棍都是红枣木的,你这怎么是白的呀?
甲 对呀。为什么是白的?
乙 是啊!我这不是沾上面了嘛。
甲 那也不像啊。擀面棍是两头细,当中粗。
丙 对!这怎么回事?
乙 使唤的年头多啦,把当间儿给磨细啦。
丙 嘿!他还真有词儿。
甲 那么一升一降呢?
乙 它做过“巡案”。
甲 噢,八府巡按?
乙 不,它不是擀面嘛。
甲 啊!
乙 净在案板上“巡了”。
甲 噢!这么个“巡案”哪!那它为什么丢官罢职呢?
乙 因为它“新”瓷面软。
甲 心慈面软?
乙 和面盆是新瓷,和面水搁多了,面都裹棍儿上啦。
丙 噢!这么个“新慈面软”!
甲 对,“心慈”不能掌权,“面软”净顾面子了。
乙 (对丙)该你啦。
丙 我写个“二”字。
乙 像什么东西?
丙 像一双筷子。
乙 你这筷子为什么是白的?
丙 我这是象牙筷子。
乙 那也不对呀。筷子应该两根儿一般长。你这怎么短哪?
丙 我夹煤球儿,烧去半截儿。
乙 有拿象牙筷子夹煤球的吗?
丙 我有钱,你管得着吗?
乙 你这筷子做过什么官儿
丙 净盘大将军。
乙 它为什么丢官罢职?
丙 因为他好搂!
乙 好搂哇?
丙 不搂,菜怎么没的?
——朱绍文《字相》

可谓是又文雅含蓄又辛辣直刺现实。

如今相声中讲解字义,巧对联语等梗便是自朱始。

说起对联,据说回文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是其手笔。其实我小时候曾经见过一个更丧心病狂的版本是“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不过这个版本的下联已经不同声调不同韵尾,着实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但朱绍文对相声的影响并不止于此,不夸张的说,现代比较出名的相声演员多半都是朱的徒子徒孙:

相声十分重视师承关系,有按“字”排名的习俗。据说:四代至八代相声演员是按“德、寿、立、仁、义”五字排名。但并未严格遵循。有的用了这些字(像:李佩亭改名李德鍚;卢伯三改名卢德竣等);有的仍用本名;还有的门户自选别的“字”排名,如:马三立先生的弟子,按“笑”字排名(阎笑儒、连笑昆、高笑临等)张寿臣先生的弟子,原皆按“立”字排名(冯立樟、康立本、叶立中、田立禾等),后因常宝堃(艺名常立桐,绰号小蘑菇)享名的社会影响,其他名门再收徒时,都纷纷按“宝”字排名了(如:侯宝林、赵宝琛、欧宝璨、孙宝才、冯宝华、杨宝璋、陈宝泰、郭宝珊等等)。人数较多,反而超过“立”字排名者。就连常宝堃艺名立桐、刘宝瑞艺名立棠,亦均未叫开,为人所罕知了。到如今出名的郭德纲、于谦、苗阜、王声等算起来应该是第九、十代。

只是吊诡的是,社会整体文化水平都在提升的情况下,似乎皮薄脆响的伦理哏等包袱反倒愈发主流,而真正祖辈传下来的有文气的暗讽反倒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