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诗,华美篇章:《诗经》之《麟之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麟之趾》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南》章的最后一篇。古人对此皆以为有特殊的意义。《毛诗正义》以为"《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对应了《周南》章的第一首诗,也就是全《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篇。为什么呢?因为"《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就是说《关雎》这首诗创作的年代,当时天下太平,人们普遍的接受了周文王的教化,不做非分非礼的事情。这种教化一直延续到了后世,虽然周朝衰微了,但是周朝的公子们依然诚信厚道,谨守礼教如麒麟一样,以此赞美周朝子孙。呼应前篇,首尾相连。

为什么用麒麟来做比喻呢?因为麒麟在古人的心目中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古人认为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它有牛的身子,马的尾巴,黄色的足,圆形的蹄子,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特征,它头上有一支角,很像西方传说中的独角兽。通常来说,角都是用来攻击或者防卫的武器,必然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但是麒麟的角却不是这样,它的角的末端长的是肉,这样的话即使它攻击你,也不会有很大的杀伤力。为什么这样呢?古人解释说"有角示有武,有肉示不用。有武而不用,是其德也。"古人说它"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由此看来,麒麟在古人的眼里代表了超自然的神性的存在,它的智慧足以躲避人类设下的陷阱和罗网,它的仁慈使它避免伤害任何的生命,哪怕是一颗小草,而最重要的,它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去,它会挑选最美好的地方居住,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时候,它才会出现,它的出现代表了上天对王者最高的赞赏。也因此,麒麟在古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全诗如下: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一章。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二章。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三章。

全诗先趾,次定,后角,由下而上。趾,走兽之足。定,额头。振振,振兴的样子。于嗟,语气叹词。公子,公姓,公族,与周朝皇族有血缘关系的人。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