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性教育课合适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7-30
性教育课程是不分男女的,学校一直坚持根据不同年龄段去开展不同的性教育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月都有一次性教育课程,包含人类出生、青春期身体变化、防性侵等等。

“一年级上的出生教育,二年级上的是防性侵,三年级是和网络相关的知识,四年级是青春的生理变化,五年级引入月经、卫生巾课程,六年级会有一些艾滋病的宣传。”
对于老师而言,性教育就是一个知识点,学习没有性别之分。卫生巾的学习不仅是和女生相关,跟男生也是有关系的,男生了解后会更加尊重女性。“我们班的男生在学习时主动把妈妈的卫生巾带来做实验,剩下的还放在班上拿给紧急需要的女生。”
其实,不理解源于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少部分人没有意愿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性教育过程中的半遮半掩所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前移的趋势,女孩在小学就月经初潮已是常事。但由于家长、学校对性教育的“避而不谈”和“谈性色变”,以及生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不少孩子对青春期产生误区。加上受传统因素影响,我国性教育严重滞后,导致长期以来,在公开场合提到月经等生理现象被不少人认为是不体面的行为,也让一些孩子“羞于启齿”,特别在青少年时代,“月经羞耻”等情绪也会让男孩女孩们无法正视这一时期的身体变化,选择用逃避来掩盖这种不适。
根据不同年龄段去开展不同性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提前打破性教育的神秘,主动出击,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大方方扯掉两性教育的“遮羞布”,通过性教育课程,让他们认识到关于性的真相,才能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性观念、生命观念。

当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从社会层面改变性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现象。或许,福州小学课堂这一事件只是个例,但它也在时刻警醒着我们:在这个科技发达且思想开放的社会,性教育不应该被排除在外,只有纠正固有偏差思维,正视和重视性教育,让大众认识到生理变化是可以体面地谈论和分享,而每个成长中的小变化也不是“另类”,需要保护和尊重,如此才能慢慢转变现有的社会观念,让每个人从内心真正了解和接纳两性问题。
尽管男女平等的漂亮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对不同性别采取完全“一样”的教育根本行不能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传递的信息,以及对他们的期望,是根据孩子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的。

其实这倒也是件好事!正是由于我们这种非常传统的态度,以至整个社会的传统态度,使我们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性别,成长为一个女孩或男孩。因为孩子很早就能够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分析社会对他的性别的态度,做出符合人们对他的性别所期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