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制

如题所述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在野外踏勘、实测剖面以及对前人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代表性的地层柱。是用图表形式来综合反映本地区的地层单位时代、顺序、岩性、厚度、化石、接触关系和矿产等时空演化规律的地质图件。具体编制步骤如下。

(1)计算地层厚度。首先计算表3-2中的导线段厚度和分层厚度,再累计各岩石地层单位总厚度。实测剖面中地层厚度的计算方法有公式法、查表法、图解法和赤平投影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公式计算法。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公式计算方法(郭福生等,1992,1999)。

在连续测量地层剖面时,每一导线段所控制的岩层厚度用下列公式计算: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

式中:D——岩层厚度;

L——斜距,即表3-2中的斜距L3,为岩层在相对应导线上所占的长度;

α——岩层倾角;

β——地面坡度角(计算时注意正负值);

λ——岩层倾向;

φ——导线前进方向。

D值的正负,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不需要人工判断其正负。计算分层厚度或总厚度时,先累计相应各导线段D 值的代数和,然后再取绝对值

D 值为正,反映了导线段是从岩层下层面往上层面方向前进;D值为负,则表明导线段是从岩层上层面往下层面方向前进。在剖面连续测量过程中,当因小型褶皱造成岩层出现局部重复,或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使导线反向前进时,在D 值的正负中将得到体现。D 值的代数和是将重复测量的厚度抵消扣除后的数值。故该公式适用于各种剖面条件。计算过程中,不需考虑岩层产状、地形和导线方向等因素而进行人工判断D 值的正负,只要将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即可。

(2)列表格。列一个表格框架(表4-3)。表4-3中最后一行数据为各列的宽度(单位为cm)。这些数据系本书作者推荐的宽度(比例尺为1∶5000时),在具体工作中可视比例尺大小、各栏目填写内容的多少,进行适当调整。该表的高度,根据全区地层的总厚度和比例尺而定。

(3)建立地层柱子。根据地层厚度,按比例尺换算后画出各岩石地层单位在表4-3中所占的竖直高度。有实测厚度的按实测厚度画,无实测厚度的依据前人数据。

个别地层厚度太小(如江山地区的黄泥岗组O3h),“岩性柱”栏所占高度必须依据厚度和比例尺计算的实际数据画,但其他栏可向相邻上下行夸大一些,以便有空间填写描述文字。有些地层厚度太大,岩性又单一(如江山地区的上墅组Pt3s、志棠组Z1z),为节省图幅空间,可以适当缩减,用省略符号来表示(图4-6)。

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依据下老上新顺序画,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应在“岩性柱”一栏中的地层分界线中得到体现。在柱状图和剖面图中,地层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界线分别用直线、虚线和波浪线表示(表4-3)。

表4-3 江山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4)填写年代地层、岩石地层栏。在年代地层的“界”、“系”、“统”和岩石地层的“名称”、“代号”各栏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5)填岩性花纹。在“岩性柱”栏填上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花纹。岩性花纹要尽量反映岩层的实际情况,与“岩性岩相及化石描述”栏的描述一致。例如:某组地层底部是砾岩,往上依次是砂岩和泥岩,就应在此组地层的“岩性柱”栏最下面填上砾岩的岩性花纹,往上依次填上砂岩和泥岩的岩性花纹。不能错位。

(6)填写岩性岩相及化石描述栏。填写对应各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化石分布状况。要求简明轭要,书写工整。

图4-6 厚度特别小和特别大地层的处理办法

在化石描述时,各地层中写出标准化石2~4个(注:化石名称应该使用拉丁文书写,而且属及属以下的名称必须使用斜体)。

(7)填写地貌栏。填写与该地层有关的现代地貌特征,如山冈、坡地、沟谷以及植被种类和发育情况等。

(8)填写水文栏。该层的含水性、透水性,在该层是否有泉水出露及泉水类型等。

(9)填写矿产栏。填写产于该层位的矿产,如煤、石灰石、高岭土矿等。

(10)填写备注栏。包括资料来源、该地层主要分布范围和该层是否放大(或缩减)等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