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书画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1. 《王羲之学写字》文言文翻译

译文: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2. 求700字左右的古文,写书法作品用

700字左右的古文很多,以下仅供参考 《势胜学》[北宋] 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察其智,莫如观其势。

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

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

心不生恶,道未绝也。未明之势,不可臆也。

彰显之势,不可逆耳。无势不尊,无智非达。

迫人匪力,悦人必曲。受于天,人难及也。

求于贤,人难谤也。修于身,人难惑也。

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

正心勿以恕。亲不言疏,忍焉。

疏不言亲,慎焉。贵贱之别,势也。

用势者贵,用奸者贱。势不凌民,民畏其廉。

势不慢士,士畏其诚。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逊焉。

不为势,在势也。无形无失,势之极也。

无德无名,人之初也。缺者,人难改也。

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

人足自足焉。君子怜弱,不减其德。

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

恶不长势,避其锋也。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

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

义不张,情乃贱。卑者侍尊,莫与其机。

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振。厄多生智,其性乃和。

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贱者无助,必倚贵也。

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

以恶敌善,亡焉。人贱不可轻也。

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朱子家训》[清]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解厄学》[宋]晏殊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

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

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

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

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

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

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治贪以严,莫以宽。

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

待己如人,大计不失。智不及事,非察莫中。

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

人无贱者,惟自弃也。大智无诈,顺乎天也。

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

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

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

3. 《王羲之学写字》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4. 找一篇适合书法创作的200字文言文

《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

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 *** 富,兴焉。政苛 *** 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

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行:做。 ②修身:修养身心。

③养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

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

励:激励。 ⑧险:疾。

治:修养。 ⑨驰:跑得很快。

此指时间过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

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 ?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

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达到。

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

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

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滞:拘泥。 ④庶几:指圣贤。

⑤揭:显露。存:保存。

⑥恻:恳切。 ⑦忍:容忍。

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

⑧细碎:细小烦杂。 ⑨嫌:埋怨,不满。

吝:悔恨,遗憾。 ⑩淹:停留。

淹留:停留。

5. 有哪些适合练字的古文

1.陋室铭

2.马说

3.师说

4.爱莲说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鱼我所欲也

8.劝学 《荀子》

9. 赤壁赋

10.卖炭翁

11.木兰诗 《乐府诗集》

12.石钟山记

13.五人墓碑记

14.六国论

15.过秦论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

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6. 找一篇适合书法创作的200字文言文

《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

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 *** 富,兴焉。政苛 *** 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

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行:做。 ②修身:修养身心。

③养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

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

励:激励。 ⑧险:疾。

治:修养。 ⑨驰:跑得很快。

此指时间过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

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 ?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

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达到。

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

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

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滞:拘泥。 ④庶几:指圣贤。

⑤揭:显露。存:保存。

⑥恻:恳切。 ⑦忍:容忍。

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

⑧细碎:细小烦杂。 ⑨嫌:埋怨,不满。

吝:悔恨,遗憾。 ⑩淹:停留。

淹留: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