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毕业就失业的魔咒?——幸福就业,从大一开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相比往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比往年也更加严重。但即使在此不利局面下,也有很多的大学生成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因为就业难这一客观原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朋友和大学生家长们选择了继续考研,希望通过继续求学,提升自己的就业力。

对于通过考研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这一行为,从出发点上当然是好的,但就最终的实际效果而言,还需要因人而异。考研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一种方法,但却并不代表这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灵丹妙药和唯一途径。

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在面对就业难这一现实困境时,千万不能把考研作为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如果是为了考研而考研,没有明确的求学目标,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喜欢,对选择的导师不太了解,对未来就业前景也不清楚,就病急乱投医,盲目考研,最终只可能适得其反。

作为当代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想要提高幸福就业的能力,找到有幸福感的好工作,不仅要关注学历是否是研究生、是否是名牌高校毕业这一个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对于未来是否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未来的规划,是否有具体化的求职就业目标?是否根据未来的就业目标拟定了有针对性的学历提升计划、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用能力提升计划和工作经验积累计划。

对于这一误区,明旭举一个例子,大家立马就能明白了。

如果一位学市场营销的同学,毕业以后选择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如果他只是学好了大学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实际的市场营销工作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与领导沟通,不知道如何与同事协作,不知道如何分析用户的需求,只能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刻舟求剑般地照抄照搬,最终肯定没办法写出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营销方案。这样的大学生相信很少有企业会雇佣他,给他就业的机会。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例子中,我们从个人长远幸福就业的角度来拆解就会发现,进入职场以后需要大学生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分析用户需求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抗压抗挫等各项个人基础能力。

而这些能力有一些是大学可能会教授的,但大部分是在教材上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思维转变,依然带着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思维度过大学4年,没有去注重课本以外的知识的扩展,经验的积累,人脉的拓展。只是埋头苦读书上的理论,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就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此明旭也真心建议,各位即将入学的新一届大学生及大学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调整思维认知,在学好大学规定课程之余,一定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大胆的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和职场的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大学4年的学业规划、社会实践计划和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最后明旭再次温馨提示,幸福就业不是等到大四才来筹备,而是要从大一就开始,因为不管是未来的学业,社会实践,还是个人能力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作为在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并不多,对于所学的专业未来到底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了解的也不细致,如果能从大一就开始进行相关准备,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欢或是不喜欢,如果要换专业就能趁早做决定,如果要考研也能趁早准备,只有这样有备无患,未来才能在毕业的时候真正找到有幸福感的好工作。

——明旭就业赋能,为幸福就业赋能,帮助2,000万大学生,找到有幸福感的好工作。

作者简介:黄明旭(职业规划师明旭)

明旭生涯赋能工作室创始人/生涯赋能咨询理念开创者。

《MBTI生涯赋能咨询师》《明旭3阶9步技法与谈心谈话》国家版权和设计师及版权拥有人。

人社部认证生涯规划师/ MBTI国际认证师测师。

深耕职业生涯咨询与培训领域9年,专注于生涯赋能在中学生升学规划、大学生就业赋能、人才精准招聘,员工生涯赋能,团队沟通与团队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