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60天)教学随笔:贯穿游记的明线暗线,四年级的娃还是闹不明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

经过三年多的语文积累,尤其是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的学习,一部分孩子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

课堂中,在孩子们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上,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答案很快呼之欲出,按照游览的顺序,同时依照孩子们的答案,提炼出游览路线,并在黑板上板书:金华城——罗店——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孩子们再次默读课文,说出文章重点描写了哪些部分,基本上都能够把握。

学完课文后,给他们提了一个要求,画出文章中描写水的句子。互相交流后,很快找全了:

1、一路迎着溪流。

2、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3、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4、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齐读这四个句子后,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冥思苦想后,仍然无果。降低难度,默读课文,对着板书的游览路线图,你能发现什么。

巡视的过程里,王梓奕、张云翼小声和我交流,不过他们俩发现了结果,却是有些词不达意,表述得不够准确。

交流时,张凯描述精准,说出了这四个句子恰恰和作者游览的路线一一对应。第一句是描写路上的景色,第二句对应的是洞口,第三四两句分别对应外洞、内洞。孩子们恍然大悟,借此告诉他们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路线,在明面上,很容易看出来,这种叫明线;还有一条就是作者多次写到泉水、溪流的来路,隐藏在文中,和游览路线一一对应,这样的线索叫暗线,明线、暗线交织在一起。说完,还让他们在书上做了笔记,再次要求孩子们齐读这四个句子,借以巩固对“暗线”的认识。第三节复习课上,仍然复习到了这个知识点。

周末回家的作业小超人上就有这样的一个题目,游览顺序没人错,可是对于暗线“泉水、溪流的来路”错得五花八门,有的写“内洞、外洞”,有的写“空隙”,好歹这一类的答案,还能跟文章沾边,更有甚者写“爬山”“映山红”,要么索性空着不写,哭笑不得。我真是无语,明明翻书就可以解决的题目,书都懒得翻,面对这样的懒虫,估计神仙也没有办法。

下午,评讲此题,再次强调了“泉水、溪流的来路”这一暗线。不过,我知道,下次同样的题目,仍然还有孩子错得离谱。退一步想,这样的题目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接受确实很难,加之第一次出现,错也在所难免。只是希望出题目的人能够考虑学情,不要超纲;也希望孩子们听课认真些,能够走点心,写作业能够仔细些,不要犯些贻笑大方的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