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课程思政融入识字写字教学的记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课程思政融入识字写字教学的实践研究(一)

紫圆实验小学  李丹

一、教材说明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二、靶向课标

义务教育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落实课标要求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在这一课中体现更为明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列为重点向学生巧妙渗透。

三、学情简析

针对我班学情,这两个片段大部分学生较为熟悉,也达到了会背诵的状态,但是对于意思的理解有难度。课前“备学情”确定课堂的起点。因此,在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体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意思,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也会为以后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四、 思政融入

1. 识字方面采用字理识字,重点学习“性”“教”和“善”三个字,融入思政元素。

2. 写字方面,本课7个生字中均有“点”画,从“点”的位置和规则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目标:

1. 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生字。

2.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掌握识字方法。

2.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并能够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1.交流:谁对《三字经》的内容有了解?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2.指名学生交流,引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聊天式的导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分享交流中,充分给予肯定,也降低了学生对这一新型课文的惶恐。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

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读生字,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同时这一环节的自读生字也为下面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并且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好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好三字一停顿的句子。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同桌合作: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重点指导:

(1)“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2)“善”:引用甲骨文的字形,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来十分美好。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怎么做到呢?把一切事情都往好处想,就会看到很多美好。

(3)“教”:出示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孩子学知识。结合到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虽然没有了教鞭,但是我们也要自律,对老师要有敬畏之情。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同桌互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紧扣课标,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在关键字的讲解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人性之美、传统之美润物无声地根植于孩子的心中。

四、师生互动,走进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2)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做好标注。

(3)指名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分享。

(4)老师简述大意: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5)学生结合课文与自己的生活,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由扶到放,自主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多样朗读: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以问促读:

“幼不学,老何为?”中请你找出反义词,谈理解。

(3) 以图促思:

“玉不琢,不成器。”出示两幅对比图片(玉石和玉器),你发现了什么?

(4) 老师小结:

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

本课要求引导学生大体感知文章大意。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先教后学,由扶到放的方法,有梯度地进行教学,一方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明确姿势。

八字口诀要牢记:头正、肩平、背直、足安。

2. 出示生字。

之、近、远、义、相、习、玉

3. 发现共性。

这7个生字都有“点”。回忆“点”的书写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总结:做人做事都要有原则,并且要有规则意识,“点”是笔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但确实最有原则的。我们都应该向它学习。

4. 指导书写: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分享交流每个字关键笔画的占个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写好每一笔,写好每个字。

5.老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推荐阅读并背诵《三字经》。

设计意图:

“明确姿势——出示生字——发现共性——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重点强调“点”的书写规则,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1.需改进的地方:

如何将大道理落实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在这节课中是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这节识字课,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韵味,学生也并不陌生。但也只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课堂上虽然学生也能够简单的结合生活交流自己的看法,毕竟年龄较小,并没有理解得很好。

例如在第一小节的“教育篇”,问到学生:你觉得“性乃迁”在后天的成长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影响?学生只是泛泛而谈,并不能具体陈述。现在想来,课堂上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空泛,如果让学生根据两个不同境遇的人,来思考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或许会更有话说。这也给我一个警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想法设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关联得越紧密,也越容易打开他们的思维。

2.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这节课中,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同时多处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方向发展。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课堂的各个细节中。

紧扣课型特点,将“识字写字”列为重中之重。在重点点拨“性、善、教”三个字时,采用“熟字加一加法”和字理识字法向学生深入做人的原则:要心性善良,学会自律。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分享交流,在课堂上引起共鸣。在书写指导时,根据本课7个生字的共同特点——都有“点”画。在巩固复习“点”画的笔顺规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要向“点”画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和规则意识。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将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实践的必经之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将在这点滴中稳步提升。同时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唯有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找到一切可以教育的契机,努力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