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好心人帮个忙

出些凸透镜方面的题目,越多越好,拜托了,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1个回答  2011-01-09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作为放大镜的应用

例1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看出,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也可从成像原理得出结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不变,而随着物体的远离透镜,过光心的光线越来越平缓,所以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大。也就是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所以答案为B。

例2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

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放大的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手拿凸透镜,并伸直了手臂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距远大于两倍焦距,所以会成像在手内侧稍大于一倍焦距处。而人的眼睛在一个手臂以外,所以进入人眼的光线肯定是折射光线汇聚成像后再分开的光线,我们看到就好像是从像发出的。这个像肯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答案是C。而选项A中并非所有进入人眼的光线都是从像发出来的。

初中阶段的光学知识总体来说是三类:光的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如凸透镜成像。这三类光学知识尤以光的折射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最为频繁,而凸透镜成像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另外还有很多同学觉得凸透镜成像也是一个难点。下面我们就想通过对一些经典例题的分析,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遇到这类知识的题有所帮助。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

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

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

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

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不信?我们举例来说明吧。

例1 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虚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物距31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为A

例2 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BC之间某处

B.应该放在AB之间某处

C.应该放在B点

D.可能分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分析: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那肯定是实像。根据前面得到的知识点④可知凸透镜应在AC之间。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结合知识点⑤,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应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也就是说A到凸透镜距离应该比光屏到凸透镜距离远,所以应在BC之间地,答案为A。

例3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 )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分析: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我们把它写成f<u<2f,这样可推出7.5cm<f<15cm,也就是说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在7.5cm到15cm之间,那么18cm就有可能在2倍焦距以外(比如焦距是8cm),也有可能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比如焦距是10cm),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在焦距以内,两个一结合可知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也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答案应为C。

例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移动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主要是知识点⑧,成实像时,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所以a点像最小,d点像最大,e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从a移动到b时,物距变小,像要变大,像距也会变大。

例5 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分析:在这里我们知道了物距和像距,根据总结出的知识点⑤,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像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物体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在2倍焦距以外。15cm小于30cm,15cm应该是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30cm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比较多,但都是可以用我们总结归纳出的知识来解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我们发明了很多诸如照相机之类的光学元件。

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那么被拍照的景物就应该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这时幻灯片,胶片就要放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又因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就要倒放在幻灯架上。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这时被观测的物体必须放在焦距以内。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对这些光学元件的考察在中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例6 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

A.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缩小的正立的实像

D.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这种题相对简单,照相机就是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答案选D

例7 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分析: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10cm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些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它来观察较小的物体,就是说把它当成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答案是B。

对于这种直接套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对这些元件考察的,我们不再举例分析,还有一些稍微复杂的,需要我们结合我们所归纳出的知识来推理。

例8 班里组织春游,一位同学拿着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照时,由于疏忽,镜头盖恰好遮挡了相机镜头的一半,那么这张照片洗出来后( )

A.照片上没有景物

B.照片上的景物只有一半

C.照片上的景物半明半暗

D.照片的全部景物都比正常拍摄的暗些

分析:根据知识点⑥,我们知道,挡住进入镜头的部分光后,会使像变暗一些,因此答案为D。

还有更复杂的一些题型,如:

例9 放映幻灯片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分析:做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银幕到幻灯机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当像有些小而想使像变大一些,根据我们推出的知识点⑧: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可知,要使像变大一点,要减小物距而增大像距。幻灯片靠近镜头而幻灯机远离银幕,答案选D。

在这里对知识点⑧一定要很熟练,如果知识点都不熟练,就谈不上去分析了。我们再举一例来对这一知识点加以理解吧。

例10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分析:先拍的是全身像,又拍了半身像,同样大的底片上,半身像相对于全身像来说,像是变大了,根据知识点⑧:像变大时像距变大,镜头向前调节,远离底片。物距变小,照相机靠近该同学。所以答案应是A

像这类如何调节物距,像距的题型,在考试中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这个方面都觉得无所适从,通过我们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有些理解了呢?

用两组凸透镜组合能够制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显微镜中先用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远远提高了放大的倍数,使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望远镜中物镜先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再把这个像放大,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的眼睛中,眼球也好像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在视网膜前就会聚,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光斑了,这时配戴凹透镜(近视镜)就能矫正这个问题。而远视眼则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的一点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也形成了一个光斑,这时配戴凸透镜(老花镜)就能矫正。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考察在中考也很多,比如:

例11 如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的虚线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光还没有到达视网膜时就已经会聚,这是近视眼的特征,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经过这些分析,你觉得你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吧!

小练习:

1.某同学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6cm D.4cm

2.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以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0cm处,则可得到的像为(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3.某同学在郊游时,用照相机拍照时,一只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成像

B.成苍蝇的像

C.成一半像

D.成所拍的景物像,不过像会变暗一些

4.用一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们拍集体照,发现两边有部分同学未能进入镜头,若想使每位同学都能进入镜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中一侧离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6)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___________的、倒立的实像。

7.当物体从较远处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上的像逐渐变__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________。

8.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80m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____、______像。

9.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________(填“远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10.根据图示来回答:

(1)表示近视眼成像图的是哪一个?应配戴什么眼镜(镜片类型)进行矫正?

(2)为了保护视力,我们应注意哪些?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B

6.(1)c;(2)b;(3)a;(4)d;(5)焦;(6)放大,缩小

7.大,大

8.大于,倒立,实

9.40cm外,靠拢,远

10.(1)第一个,凹透镜;(2)不要长时间的看书写字,看电视等。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光现象》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4个选项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计30分)

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2.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3.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8.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10.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A.减小20°

B.减小40°

C.增大20°

D.增大40°

11.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

A.高一些

B.低一些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13.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1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如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6.春光明媚,春意昂然,晴朗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地面上有一些小圆斑。小芳来到波平如镜的湖边散步,她看到岸边的柳枝和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湖中,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湖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仿佛中,鱼儿好像穿梭在柳枝和白云之间……小芳看到湖中的鱼儿是?_______(物还是像)是________(实像还是虚像)是____________形成的。小芳看到湖中的柳枝和白云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地面上的一些小圆斑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它是太阳的_________(实像还是虚像)

17.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后形成的彩色光谱,红色光弧的后面是______,紫色光弧的后面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______。

18.如图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入射角_______入射光线_______。反射光线_________。界面是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

19.小芸从示波器上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比较,如图a、b所示,由图形可知______是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_____是噪声的波形。

三、作图题(10分)

2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自行车尾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22.电视机的摇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一次小明没有像平常那样将摇控器对准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口,而是对着电视机旁边的光滑墙壁,结果也达到了遥控的目的。请你在图中画出这种遥控方式中红外线传播的路径。

23.如图是潜望镜的结构图,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画出它经过镜口射出的路径光路图。

24.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实验与应用(30分)

2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⑷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⑹小明同学的实验小组记录像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的数据如下表,表中的数据与我们熟悉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些不同,导致测量结果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项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一次 6cm 7cm
第二次 12cm 11.5cm
第三次 14cm 15cm

(7)下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8)小明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想知道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为什么看上去都是倒立的?

26.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

(2)小明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小花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也吹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下图的四个瓶子小花分别吹出了“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4)小马听了小花的演奏后,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小马为了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决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3分+4分+3分=10分)

27.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S听到雷生,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声速为340m/s光速为300000Km/s)

28.一束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入射光线射到地面,现在利用平面镜将光线沿水平方向反射出去,画出光路图,并计算平面镜应与水平方向成多少度的夹角放置?(写出计算过程)

29.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等的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波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