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手进,请回答下列几个高中问题,答一题给5分,回答时标明序号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5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7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8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9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0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11说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12说明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1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14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第1个回答  2011-07-26
6
水 是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一定要有水的参与才能进行,水是运输媒介,它可以将氧气和各种营养素直接或间接地带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并将新陈代谢的废物和有害有毒的物质通过大小便、出汗、呼吸等途径即时排出体外,水是人体的润滑剂,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运动灵活、食物能够吞咽。水还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和调节体温的重用作用等。
无机盐 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综合组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盐,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的(>5g)为钙、磷、钾、钠、氯、镁、硫七种;每天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称为常量元素。另外一些含量低微,随着近代分析技术的进步,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中子活化、等离子发身光谱等痕量的分析手段,发现了铁、碘、铜、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每天膳食需要量为μg~mg称为微量元素。

无机盐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例如钙和磷绝大部分在骨和牙等硬组织中,铁集中在红细胞,碘集中在甲状腺,钡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在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

无机盐对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很重要,硬组织如骨骼和牙齿,大部分是由钙、磷和镁组成,而软组织含钾较多。体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帮助运输普通无素到全身,参与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等。有些为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以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或作为多种酶系统的激活剂,参与许多重要的重理功能。例如:保持心脏和大脑的活动,帮助抗体形成,对人体发挥有益的作用。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而必腨通过膳食予以补充。无机盐的代谢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头发、尿液或组织中的浓度来判断。在人体内无机盐的作用相互关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有益于人和动植物的健康,缺乏或过多都能致病,而疾病又影响其代谢,往往增加其消耗量。在我国钙、铁和 碘的缺乏较常见。硒、氟等随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既有缺乏病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龊齿等,又有过多症如氟骨症和硒中毒
第2个回答  2011-07-26
1蛋白质是空间结构
2由核苷酸组成,功能:为生物的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提供能量 种类有多糖 二糖 单糖
4储能物质
5
6主动运输
7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协助扩撒 胞吞胞吐
8催化,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第3个回答  2020-04-16
1.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蛋白质是大多数酶的组成成分,是生物膜的成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能转化为储能物质和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4个回答  2011-07-26
1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作为酶有催化作用,作为结构蛋白,构成人体重要结构,作为抗体,有免疫作用等
2核酸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为双螺旋结构有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承载着遗传信息,核糖核酸(简称RNA),分为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在蛋白质的制造过程中发挥作用
3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在人体中主要用作能源物质,还有一部分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三大类,脂肪例如肥肉,为良好的储能物质和保温物质,还有缓冲作用,磷脂例如细胞膜的骨架,主要用于合成各种生物膜,固醇,例如胆固醇性激素,在人体中起调节作用
5细胞受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的限制,不能无限长大,而是通过周期性的细胞分裂实现机体的生长,而细胞分裂则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周期性循环
6水在人体中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同时又是良好的溶剂,无机盐则有的参与生化反应,有的主要用于调节渗透压
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胞吞胞吐,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8酶在代谢中主要是催化剂,用于降低活化能
9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作用机理是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大量能量
10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反应释放氧气,认识过程课本上有
11温度,PH,CO2浓度,光照强度及波长等
12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应用于蔬菜储藏等
13遗传物质复制后细胞核的核膜向内凹陷分裂为两个细胞核随后细胞膜向内凹陷分裂为两个细胞
14自己看课本吧,我很累了。
不明白再追问,给点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11-07-26
1.
结构: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此为一级结构;肽链形成α螺旋或折叠片,此为二级结构;多肽链中R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级结构,由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会有四级结构。
功能:
细胞、组织和机体的结构都与蛋白质有关,生物体内的每一项活动都有蛋白质的参与。根据蛋白质在机体内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结构蛋白、收缩蛋白、贮藏蛋白、防御蛋白、转运蛋白、信号蛋白、酶这七大类,主要功能有组成细胞结构、免疫、物质转运、信号传输、催化等作用。

2.
结构:
核酸是一种多聚体,分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组成核酸这种多聚体的单体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三个部分:戊糖(脱氧核糖或核糖)、磷脂基团、含氮碱基。RNA通常为单链,DNA则为双螺旋。
功能:
DNA是除病毒以外一切生物和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同时也是其他生物体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如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

3
.常见糖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
作用:
葡萄糖是人体的能源物质;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组织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构成植物的细胞壁起保护支持作用。还有一些如核糖之类的物质,高中很少涉及。

4.
脂质按照高中的分类,分为脂肪、磷脂、固醇这三类。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大学教材中对脂质的分类有所不同,分为脂肪、磷脂、蜡和类固醇,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可以不用管它了。

5.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6.
水: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绝大部分睡衣有力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也需要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谁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将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体外。
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I(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年人缺乏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儿缺乏患呆小症;Ca(钙元素)降低肌肉细胞兴奋性,同时还是骨骼成分并参与血液凝固,过多导致肌无力,过少导致抽搐、骨质酥松;Na(钠元素)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Fe(铁元素)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

7.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统称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如水、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尿素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耗费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耗费能量,如离子等。胞吞和胞吐主要针对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8.
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反应高速进行,从而起到催化作用。

9.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二磷酸腺苷)。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0.
光合作用可以概括的氛围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
第一个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反应发生于类囊体的薄膜上。水发生光解,反应生成氧气和还原性氢。
暗反应阶段:
第二个阶段,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二氧化碳首先与C5相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还原性氢花园。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的进行下去。
认识过程: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1779年,赫连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实,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11.
常见的有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

12.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要氧的参与。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水淹根、烂水果、酵母菌产生酒精,玉米胚、马铃薯块茎、乳酸菌、动物、甜菜块根产生乳酸。
应用:
包扎伤口时使用透气或松软的敷料;花盆土壤需要经常松土;利用发酵可以生产酒、食醋、味精;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

13.
无丝分裂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然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14.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以植物为例)前期: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被称为赤道板。
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大细胞的两级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动物与植物基本相同,有两个区别:第一,动物细胞有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发出放射状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为两部分。

我主要是按照高中生物书上的说法来的,因为大学程度的楼主可能用不上。但是高中生物书上有很多和大学教材相矛盾的地方,大学教材说的对,但高中考试时还是要按高中课本上说的来答。已经答完所有的题目了,三千多字的答案,楼主看着给分吧。别忘了给个最佳回答,要不我就白费这一个多小时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