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章~

拜托了.翻译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①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②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③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④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⑤惠王曰:“善。”
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注意啊,要翻译,不是注解.!!!!!!!!!!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5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闲,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①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
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②可乎?”
曰:“柰何?”曰:“田需③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注①索隐轸语犀首,言我故来,欲有教汝之事,何不相见。
注②索隐上一艳反。厌者,饱也,谓欲令其多事也。
注③索隐需时为魏相也。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①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②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③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④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⑤惠王曰:“善。”
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注①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注②索隐此盖张仪等之计策。
注③索隐子指陈轸也。子主谓楚王。
注④索隐馆庄子。谓逆旅舍其人字庄子者,或作“卞庄子”也。
注⑤索隐臣主,为轸之主楚王也。王,秦惠王。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①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若今虎牙将军。”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①‘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②然则魏必图秦而□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③

注①正义此张仪合秦魏之辞也。
注②索隐错音措。按:错,停止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复相秦。”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①请谒事情。”②曰:“中国无事,③秦得烧掇焚杅④君之国;有事,⑤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⑥其后五国伐秦。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⑧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髃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⑨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⑩

注①索隐音戈。言义渠道远,今日已后,不复得更过相见。
注②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
注③索隐按:谓山东诸侯齐、魏之大国等。正义中国谓关东六国。无事,不共攻秦。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孤切。”索隐掇音都活反,谓焚烧而侵掠。焚杅音烦乌二音。按:焚揉而牵制也。战国策云“秦且烧鞖君之国”,是说其事也。
注⑤索隐谓山东诸国共伐秦也。
注⑥索隐谓秦求亲义渠君也。正义有事谓六国攻秦。秦若被攻伐,则必轻使重币,事义渠之国,欲令相助。犀首此言,令义渠君勿援秦也。
注⑦索隐按:表秦惠王后元七年,楚、魏、齐、韩、赵五国共攻秦,是其事也。
注⑧索隐凡丝挠布帛等一段为一纯。纯音屯。
注⑨索隐按:谓上文犀首云“*(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故云“衍之所谓”,因起兵袭秦以伤张仪也。
注⑩索隐入李伯之下。谓义渠破秦而收军,而入于李伯之下,则李伯人名或邑号。战国策“伯”作“帛”。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注①索隐佩五国之印,为约长。犀首后相五国,或从或横,常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①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注①索隐下音步卜反。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
注②索隐按:扶谓说彼之非,成我之是,扶会己之说辞。
注③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