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国电影《十二怒汉》写一篇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23
这部精彩且经典的法庭戏,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于方寸之间尽显了事物的渐变发展、辗转腾挪和跌宕起伏,每个演员都给出了适合角色的表演及情绪收放,而鲁迈特那独特的表现技法、风格鲜明的影像风格,以及对影片节奏的准确把握,令人感佩万千。
在相对单一的场景下,营造出多变而繁复的剧情氛围、人物特色及心态状况,黑白影像《十二怒汉》不仅做到了于简练直接中凸显惊心迷离、环环相扣,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从中彰显了鲁迈特在打造法庭戏方面的天赋,展示了他于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上演群戏的掌控能力。影片时长一个半小时,主要场景只有简单的四处,其中三处,有关法院门口、法庭和洗手间的戏,加起来也不过五分钟,重要的戏份都集中在陪审团审议室里,这个单一到惊人的场景,却被鲁迈特运用多种技法,如心理分段或视觉分段,重点刻画或群像构图,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境界,也令这出原本枯燥乏味又背景沉闷的法庭戏,出脱得远远脱离了烦闷的概念。
影片始于一起凶杀案件的庭审结束,陪审团需要达成一致意见之时,对于整个案件的发生过程,观众是通过陪审团在合议时断断续续的表述才间接获知的,从而捕捉了观影注意力。一开始,影片就给出了一个闷热午后的环境氛围,狭小的陪审团审议室里,电风扇也处在罢工状态,12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纪、拥有不同心态和成见的男人,大汗淋漓地开始对这起谋杀案做出判断。燥热的环境烘托出了人物想早点做出统一结论的迫切感,而亨利·方达饰演的建筑工程师却在这个时候投出了唯一的否定票,从而将激烈辩驳和成员间的矛盾拉开了序幕。接着,这12个男人在斗室里展开了相当精彩的辩驳,仿佛一场炽热的关乎逻辑推理、口才表述、内心良知、人文观念的角力,又似一副反映彼时社会不同阶层人物心态的图画。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物的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此人的社会身份和心理层面,其间不乏波涛汹涌的阶层撞击和性格对抗,认定“有罪”和“无罪”的票数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它达到6:6时,一场暴雨突然降临,它猛烈地冲击着窗棂,送来阵阵凉爽,此时室内灯的开启和电风扇的复工,似乎也流淌出一丝明快的气息,也暗示着这场激烈的辩论将以一个相对合理、相对美好的方式结束。
在如此狭窄密闭的空间里,鲁迈特通过人物的姿态、走动和不同的构图布局,来促使剧情层层递进,这种频换的多种视角,既再现了事件的全貌,还剖析了人性的多面,更捕捉了特定心理的微妙变化过程,令影片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又显得浑然一体。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彼时的鲁迈特对西方法律体系的认可和维护。
当人类面对被赋予的神圣权利时,将以何种心态做何种决断,谁可胜任此种权利,什么是选取的标准,谁又有相对可取的立场,那么,谁又能纯真如水般地判定他人的罪孽?纵观老人家的影片,从坚定的认可到深刻的反思并留白,大师已然留下他思考的印记,或许在回溯经典的瞬间,不妨偶尔思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