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需求层次的倒置结构 ——从人类需求理论分析吴谢宇弑母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悦宁

三年前北大才子弑母案震惊了全国,随着日前嫌疑人吴谢宇的落网,新一轮热议的浪潮又席卷了网络。第一,吴的作案动机让人迷惑。第二,吴人设的极度反转、断崖式的跌落令人震惊。人们一遍遍地对此案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急切地关注着对吴审讯的结果,希望找到自己百思不解的答案,希望从中得到教训和启示,以避免今后同样悲剧的重演。

人们对吴作案动机的猜测,大多是从钱财和情感两方面入手分析,有的猜测吴因钱财和母亲发生矛盾,也许受到了黑恶势力的敲诈,有的猜测是吴因母亲平日严格的管教而生愤恨,有人猜测可能是吴母想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这让吴不能容忍等等,笔者对此想从人的需求层次的理论出发进行一些分析。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级——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以当今社会发展的水平来说,大多数普通人的前四个需求都不难得到满足和实现,那么对于吴谢宇来说,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曾经一度是“大神级”的“学霸”,是成功进入名牌大学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对吴来说,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期待绝不止于前四个层级的满足,从他一度的优秀、极度的自律、他“神”一般的存在可以看出,吴谢宇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直锁定在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在父母的规划和教育下,吴谢宇从小就显示出超常的自制力和过人的天赋,以无比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以骄人的成绩被北大提前录取,他一次次地完成了阶段性的自我实现。对于将来,他一直憧憬着出国留学深造的美好前景,从小到大,一路陪伴他的是掌声和鲜花,是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所有的人也都以为,他一定会在自我实现的光辉大道上“成龙成凤”。

以现实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标准来说,成功只能是属于少数人的,要想从千军万马的竞争人群中脱颖而出,势必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吴谢宇从小就表现出的极度自律和他不懈的努力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吴谢宇为了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用极度的自律把自己许多的需求都压制隐藏起来,他很骄傲地说“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之内。”

性需求是处于生存需求中较高位置的需求,社会因素、他人因素的限制,决定了性需求会消耗人的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个心怀远大目标的学霸来说,吴谢宇自动地压抑了自己的这一部分需求,而他那样一个头顶光环的大神级的人物,情感归属、尊重需求的满足当然不在话下,所以吴谢宇的心理总体来说,曾经还是能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的,但是,似乎他周围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在耀眼光芒下面的阴影。

突然间一切平衡都在人们的震惊中被打破了,吴谢宇从一个阳光向上、志向远大的有为青年,瞬间反转为一个残酷弑母的恶魔、放荡无耻的罪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突然间摧毁了原本的平衡系统呢?

有人猜测可能是吴母有再婚的倾向,以至于吴谢宇在感情上不能容忍,笔者认为这种猜测很难成立。第一,以吴谢宇的思维和一贯的表现来看,无论他怎样标榜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恩,那不过是给自己建立纯良孝子人设的一个手段而已,他的最高需求其实是自我实现,而非对情感归属的依恋。第二,如果吴谢宇最高的愿望是对情感归属的依赖,那么不应该以毁灭自已最重要的归属关系为手段。吴以自己的实际恶行对此做了最充分的诠释。第三,如果还有自我实现最高需求的可能性存在,以吴的智商,不会因情感归属上的失落而同时毁灭自己的最高需求,正像一辆承载重物的列车沿着轨道呼啸前进,它周围的空气和一些微小的物体都会被它前进的力量裹挟向前,即使在它的两侧施加一些力量,除非雷霆万钧之力,也很难改变他的方向,一个人多年坚定的志向,其它方向的琐事怎么会轻易让人一改初衷偏离轨道呢?同样理由,如果还可能有美好的前景,吴怎么会对母亲的严厉管教而愤起杀心呢?

分析吴谢宇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看出,他原来心理需求结构的平衡都以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为基石,因为有了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所以吴谢宇极度的自律,他可以极力压抑自己的各种低级层次的需求;他一步步的成功,给他极大的自信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优越感;再向上他的情感归属、尊重需求也莫不在极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一贯辉煌成功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一贯的优秀、一贯的成功,使得他心理需求系统,变成了一个异于普通人的以自我实现最高目标为基础的倒置的平衡系统,而这种系统的失衡,一定源于他自我实现这个心理基石的崩塌,一定是他自我实现的需求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自我实现的心理基石崩塌了,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石上的情感归属、尊重需求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才会随之崩塌。

一个普通的人,限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不以自我实现为必需实现的人生目标,大多数人以做一个普通人为基础,便能够获得情感归属、尊重需求的满足,至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尽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实现了当然好,实现不了也能坦然接受。可以说以各低级层次的需求为基石,或是以更好地实现较低层次的需求为基础去确立最高需求,并且不把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过于放大,人的心理就比较容易保持平衡稳定。然而习惯了成功和辉煌的吴谢宇则不然,他的倒置的心理需求结构,在对自我实现抱有极高心理期待的心态下,当自我实现的目标受阻时,那么他作为附属的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也会同时不复存在了。

紧接着,吴谢宇心理上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突然间爆发了:当赞誉光环、出国留学等前景突然间出现障碍、可能落空时,他从原来一直占据着的人生需求的最高层级,直接跨越过尊重需求的第四层级、情感归属需求的第三层级,心理的落差势必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全感,安全需求的第二层级也随之坍塌,继而急速地跌落至仅剩生存需求的最低层级!

吴谢宇既认为已经丧失了情感归属的基础,那么情感归属的载体的生死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母亲也不再能为他谋取前程提供助力,或者母亲还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那么他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层级的需求——生存需求,他以往被压抑的低级欲望顷刻间倾巢而出,不仅要得到极尽的满足,而且以异乎寻常的态式如洪水猛兽般地爆发,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至亲的性命为代价,完成了由阳光青年反转为残酷弑母的恶魔、疯狂诈骗的罪犯、四处放浪的酒色之徒的蜕变。

从吴谢宇案也许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警示:在以基础层级的需求为附属品的倒置的心理需求结构系统中,对基础层级的正当需求忽略、压抑、省略,过度突出放大自我实现的需求,虽然会有助于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那是以牺牲生命的自然意义为代价的,而且其中很可能暗藏着巨大的凶险和危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