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书的孩子,有一天会问你:什么是禁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朋友问我:有什么适合小朋友的中文读物推荐。
为了回报她在英语阅读上的热情相助,是有必要整理回顾一下家里小朋友的中文阅读情况。
男孩,上小学三年级。他理想中的生活是一天玩游戏,一天看书,交替进行。而我呢,偷懒成性,每晚搞定工作和家务之后,还要满足自己看书的欲望。
所以,本文实际上,是一个懒得(或者没时间)念故事、亲子阅读的妈的糊弄。

先表达4个主要意思:
1.不爱看书,跟不爱玩游戏,没有什么高下。
2.亲子阅读,不重要。
3.任何时候开始看书,都是不晚的。
4.如果孩子真的爱读书,那么,作为成人,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爱看书的孩子可能乱翻书。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看过禁书的个人阅读史,似乎有很大缺憾。我写这一段的时候,刚好小朋友走过来,问我:什么叫禁书。

没有进行过阅读胎教或者早教。
在孩子读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段时间,心血来潮,亲子共读过几个晚上,屈指可数。
整个幼儿园时期,多数时候,在户外玩。
因为,个人觉得玩是第一位的。没玩够的孩子,尤其是男生,以后在体制内上学,屁股很可能坐不住的。
在这种强大的偷懒思想下,曾有一张某绘本馆的几百大洋的借阅卡,居然没给它开光过。
一直到大班的第二学期,稍微多看几本绘本。有买过少量的绘本在家里。
读图中,最喜欢的书是斯凯瑞的《忙忙碌碌镇》等系列,《我的超级想象书》(韩国 申恩媛)。

大班时,反复喜欢看一套漫画书,《植物大战僵尸故事书》。
有一本或者一套孩子喜欢反复看的书,只要是他觉得有趣的书(而不是你觉得),就是最好的天然的识字课本。
我没有用手指点着教认字。
但是,有把这套故事里的某一篇的字,做在卡片上,在某次出去玩的间隙,拿出来,用自制的这么几张识字卡片假装为僵尸,模拟游戏场景。后来,也是因为懒,干脆就放弃了识字。
但是,小朋友正是在自己反复反复看这套《植物大战僵尸故事书》里,不知不觉认识了不少字。

上一年级前,没有去上任何幼小衔接班,除了偷懒,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觉得破坏想象力。
一年级的拼音课,比如o,别人可能说着:圆圆嘴巴窝窝窝。我家小朋友说出来的诸如:摩天轮转窝窝窝。
普遍受人称赞的《神奇校车》,我家小朋友是在二年级才偶然听这个故事。我不反对他听。
但是,在三年级之前,我不进行科普读物的推荐和购买。也是为保护混沌时期的想象力。一如人类童年时期,对世界的解释,那才有意思。
我总共买过一本拼音读物,还是在一年级老师的要求下,为了巩固拼音买的。
只要故事本身有意思,没有拼音的读物,孩子自然会根据上下文,连蒙带猜,或者略过生字,总之,不影响他整体阅读。
不买拼音读物,和我不给孩子买青少版、缩写版,也是从整体阅读的角度考虑的。
如果某书翻两页,不喜欢看了,主要是书的问题,要么不有趣,要么没到他感兴趣的时候。

个体有差异。从读图到图文结合地来看书,开始于我家小朋友一年级之前的暑假里。这套故事书是卡尔维诺编的《意大利童话》(译者:文铮、马箭飞、魏怡、李帆 / 译林出版社)。
大师改写的童话,没有说教,保留了童话该有的天真、狡黠、出其不意,甚至部分的疯癫。也许是这个原因,即使这套书,只有文字,没有图画,但不影响它的魅力。
从此,愿意尝试没有图画的书。
读图与读文之间,没有什么对立。
家里最好有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我主要负责买书,不负责推荐或者要求孩子近期看什么书。
我在小朋友一年级之后,买的书主要是童话、神话。客观来讲,最好涵盖中西。但是,个人做法是先看西方。
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好的神话故事或者民间传说,主要是没有好的故事讲法,常常就成人生存焦虑的折射或道德说教。
没有好的讲述方式,干脆就不污染。
当然部分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下功夫。虽然少,但是,还是有好东西的。比如,二年级的时候,发现一套童谣,《中国童谣(全八册)》(李光迪/金波 /田原/胡永凯连环画出版社),个人觉得适合幼儿园时期和小学低段。
三年级寒假里,才让他接触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个人还是不太满意。
据说一苇的《中国故事》不错,但是本人还没买来验证过。

国人常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赶紧把作业做完,再看书。
殊不知,看书,才是语文学习的不二主业。
小时候,不去练字,叫孩子不必读课文、背诵课文给我听。
表面上,我说:相信你可以做好。
其实是真心觉得:又烂又有毒的小学课文(此处接触的是人教版),如果字词掌握得差不多了,回家后,家长还要叫孩子读啊读,和动不动暴打孩子致死的做法没有两样。
(如有疑惑,可以参看《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批判》,这本书送过无数的亲友。干脆再加两本:《过去的小学》(傅国涌),《孩子是个哲学家》)

网上搜集了绍兴阿啃老师、上海叶开老师等一批大咖们的童书推荐,加上自己各种版本比对了解。
主要是几大获奖丛书,可以贯彻整个小学段,没有明显的小学低中高段的区分。
1.美国凯迪克金奖作品。
2.瑞典林德格伦奖的作品,没有专门找来给孩子看。但是,林德格伦本人的作品,尤其适合具有野性的孩子和成人。比如她的《长袜子皮皮》几乎是一个儿童文学界的母题类作品。【像千禧年三部曲(《龙纹身的女孩》等)就是互文类作品,这个不是儿童文学作品】
3.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银奖作品。

功利地讲,读图可以观察细节(当然我这个奇葩妈,坚决反对在看书过程中,或者看完后,对孩子主动提出关于书的情节、细节的任何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图也很快乐。
例如:
1.《作死的兔子》。兔子的死法,没有一种是重复的。阅读是轻松,甚至幽默的。个人反对那种《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猜猜我有多爱你》那种煽情作品的提早渗透,爱变成一种有意无意的提醒,该有多无趣。
2.《倒霉的i呀》
3.《累不死的O呀》

最好要有神神怪怪的书,充满想象力的,冒险题材,都可以。既是对神话、童话的延续,也是对丰富内心和好奇心的满足。最好还要有诗歌。
1.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
2.女巫温妮系列
3.老鼠记者系列
4.大盗霍琛布鲁茨系列
5.冒险小虎队系列
6.《阁楼上的光》(诗歌)
7.《写给孩子的诗》(王小妮)。北岛那个同名,还是太严肃。

下面所列这些是我家三年级的小朋友,反复喜欢看的书。
1.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2.李毓佩的数学童话书。
3.要命的数学系列,可怕的科学系列
4.希利尔儿童历史地理艺术三部曲
5.《圣经故事图画集》(王培堃),圣经故事(名画全彩版)(洪佩奇)
6.《星座与希腊神话》
7.科幻故事:纳尼亚传奇系列(刘易斯)
8.《中国历史故事》(林汉达),《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陈卫平)

1.哲学鸟飞罗系列
2.老鼠记者系列
3.《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东西买回家》,《大人为什么要开会》,《从前,有一个点》等。
4.《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8卷本,广西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