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访 时 的 注 意 事 项 和 经 验 分 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采访,百科一下,是指采集寻访。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解释的很详细,我们梳理了一次工作流,一般包含:调查被访对象——预采访——梳理逻辑——正式采访——梳理逻辑——分镜拍摄——成片发布。当然,这是一般的工作流程,如果逻辑特别顺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省略初访,直接到正式采访。

不管是哪个工作流,都必须要求你对被访对象有详细的了解。访问对象说出来的话,可以直接影响成片的最终效果。而被访对象说话的质量好坏,一个与他个人说话和思维方式有关,另一点就要求访问人要有足够的察言观色能力,尽可能引导他说出有趣和有意思的故事片段。原则就是要他真实,有真实的感情流露是最好的。所以需要要求访问者和被访者在超短时间内,可能是两三分钟内,建立起好感,一旦有好感,人的防御心理就会降下来。一旦他敞开心扉,这片子即使画面不太好,也不会在内容上显得空洞无物。

接下来,就需要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问题。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过去现在和未来。而重点则放在过去和现在。问题需要根据被访者实际情况和人生经历,适当设置一些调侃的问题,这样可以放松访问现场气氛,而且能够让被访者放松下来。有一些问题是通用性质的,比如,你现在做的这件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现在做的事情,正是你原来就想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是,你的诗和远方是什么?当然,还需要设置一些小小的好玩的私人的问题,作为活跃气氛。这些细节都很重要。

采访时,问问题之前,摄影、灯光和录音部分全部准备好。准备的时候,跟采访者闲聊,注意说话语气,看他人属于什么类型的,探索一下跟他说话的方式,开开玩笑,尽量让氛围活跃些。正式开拍之前,我们事先准备了几个和采访主题不太相关的问题,就是为了让气氛活跃的。然后设置问题的时候会安排一个0号问题,这是在提醒摄影机,可以开始拍摄了。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被访者进入最佳的状态。在采访的当下,访问者需要考虑时机,是否将某个问题深挖下去。场记需要将采访时漏掉的问题或者接下来思路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中场休息或者补充访问环节告知访问者。访问者在被访者回答完问题,做一些适当的小点评,最好的有感而发,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是比较好的,这样就相当于被访者的回答得到了正面反馈,他会从心理上收到暗示他现在答得不错,继续保持。

采访结束后,最好在当天就梳理好逻辑结构。他作为一个主线架构,相当于片子的骨骼。十分重要。当天梳理的好处在于,被访者刚刚答完,所有剧组人员都可以说出他们认为的重要点,作好记录,稍微花点时间,就很容易梳理好逻辑,效率很高。

访问逻辑出来了,分镜头设计就相对简单些了。根据采访者答的部分,想想看是否有关联镜头,思考哪些场景可以尽可能多拍些镜头的。拍摄路线是哪里,然后还可以思考,在哪个地方可以采用应景采访。这些都是让整部片子羽翼丰满的环节。镜头节奏,也要尽可能匹配。这样就不至于整部片子前后风格差距太大。

完成以上这些,就是回去享受剪辑和调色的乐趣啦。当然,在制作成片的时候,最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节奏的掌握。如果你平时特别喜欢看片,亦或者你平时时常看MV什么的,这些你应该就比较有天赋。毕竟感觉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培养起来的。所有成片完成,视觉部分做个包装,上字幕,就可以激动人心的发布啦。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几句吧,要想片子拍的好。只有一条路:多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