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抛弃马拉松思维,开始短跑思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Just do it !

生活并不是一场漫无止境的马拉松,而是一段又一段短跑。

把生活当作马拉松,会强迫接受一种认识——自己现在受苦好为了将来能幸福,也就不能对当下的时刻全情投入,毕竟意志的力量有多脆弱,无数个倒下的flag已经向你说明了。

而把生活当作短跑,在那有限的50米、100米、200米全力冲刺,之后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弥补上一次短跑的精力损耗,为下一次的短跑提供精力能量。

与其一直望着尽头和终点,不如把每一天过好,把当下过好。对得起自己的一天又一天,然后溪流汇聚成河流,一辈子就这样过好了。

管理好你的精力,不断去测试什么时间段你的精力最充沛,效率最高。

测试,它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不停地去尝试,不停地去测试,才能不停地去迭代,才能越来越清晰自己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精力最充沛,大脑思维最活跃,效率最高。

用测试去了解自己,找出自己许许多多的bug。

todo:一定要多读书,多发现,早日建立自己的测试框架和模型。

言归正传,继续说这本《精力管理》。

摒弃马拉松思维,提倡短跑思维,也就是 全情投入 。

它对精力提出了 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四个方面的考量。

你不能用一副被拖垮的身躯去“短跑”,这是体能方面的要求;

你不能带着尽是厌恶和排斥的心情去“短跑”,放下防备,这是情感方面的要求;

你不能像个麻木的行尸走肉,不带任何思考去被动执行“短跑”任务,开阔视野,这是思维方面的要求;

你不能过度使用意志力去强迫执行任务,也不能没有意志力而经不起挫折困难,这是意志方面的要求。

所有人都知道“目标——事实——行动”这样一个流程,可是有谁知道人天生逃避沉重的不愉快而自我欺骗,根本没看到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

如何定目标?

1.真实

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高估了自己,不再沉浸在能让自己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幻觉中。

慢慢看清自己拥有的缺陷,缺陷不会自动就被更正和补全的,它需要先被我们看见。

不是要你陷入自卑,去跟别人比较,也不想让你呆在迷之自信的幻觉中。

真实是打开成长的第一把钥匙。

如果你都不承认自己有问题,那你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2.目标

具体的,确定的,可量化的目标,能够避免模糊,调动积极性。

先定一个小目标。

然后答应自己开始就可以了。

剩下的过程便是水到渠成。

当然,目标调动的只是初级层面的情感,爱、意义、信仰等超越自身的抽象认知可以充分激发人的高级情感。

举个例子,只是为了自己能生存而去工作,大概率会走向得过且过的摸鱼状态,如果是为了能够突破自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信仰呢?你想象一下,那是怎样发光的内心力量!

3.思考

拒绝纯惯性生活和工作,带着思考,带着疑问,带着好奇,一步一步挖掘已知、寻找未知。

我当前的工作是螺丝钉内容,但我可以不做个没有脑子的螺丝钉。

想想我负责的内容与别人是否不同?有哪些不同?存在什么问题?能否解决?能解决的有哪些?需要花什么代价去解决?是否值得去解决?解决完有什么结果?与自己预想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你问别人十万个为什么,别人会直接把你拉黑。你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没关系的。

4.劳逸结合

别逼自己太紧,也别放任自己太松懈。

运动员有“训练-休息”的周期,我们可以有“投入-休息”的周期。

5.适当的突破

想锻炼肌肉力量,要有意识地加大肌肉训练力度。

想让大脑聪明,也需要这种渐进训练法。

适当的突破,去踩舒适区的边缘,够够拉伸区。

注意:也别太猛,一脚踩进困难区,那就是纯靠意志作用了,容易放弃。

举个例子,有本技术类的好书,我渴望看完,一定目标就是一下午看完3分之一,结果就是当然看不完,不然它不就很水了。正确做法是,我一章一章地啃。

6.温习

写下来,时不时地看看自己的目标。

避免忘了。

想一想,你想过的最后却忘记了的东西应该不少吧?

如何认清事实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1.记录

记录目标、记录目标的推进进度、记录进度中的内容。

管它什么模板丑,管它什么不会记。记!

写下来的东西再差劲,也是数据和根据,比靠大脑纯记忆然后时不时来道加工好太多了!

看到这里,暂停一下,复习上面的“真实”原则!

2.复盘

根据自己的记录,而不是自己的记忆,去反思去找问题找原因找解决办法。

如何行动?

1.只需要很小的一步。

想晨起跑步,只需从床上坐起来,剩下来的刷牙洗脸、换装备出门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想看完一本书,只需要打开,看第一页,之后的几百页你也就顺着看下去了。

想看完一部好剧,只需要打开,看第一集。

2.复盘

拿行动和记录进行比对,开始复盘,保持良好的,改进有待改进的。

3.温习

厘清价值观是一回事,每天都按照价值观做事是另一回事。

4.带着肯定的、积极的情绪

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类似的书评,不同的书,类似的书评。

他写得比我好。

贴一下链接,方便学习:

https://www.zhihu.com/answer/173967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