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供应链管理细则披露,每一招都为“活下去”(附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不久前,美国商务部表示,将给部分美国企业发放许可,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这些企业继续与华为做生意。对此,“我们对美国总统的表态是理解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改变。”梁华表示,“华为不认为放松管制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取消实体清单。”

华为公司董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陶景文在现场提到了华为的连续性管理问题。他表示,在当今高度国际化 社会 分工的背景下,华为的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广泛合作,他们的业务中断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华为持续的活下去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了华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以及聚焦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绿色环保、和谐生态四大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还有华为在“供应商管理”及“业务连续性”方面的政策与方案。

具体如下:

华为基于ISO 26000/SA 8000等国际标准和指南建立CSD管理体系,制定和发布了政策、流程、基线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充分运用CSD管理流程系统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可持续发展工作。2018年华为基于之前的流程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流程精简和优化,使之更加匹配业务,为业务增值,提升效率。

(1)供应商管理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提到了“供应责任”。

华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采购质量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可持续发展在供应商认证、绩效评估和采购决策等环节的权重,深化与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组织的合作,通过采购业务牵引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组织供应商同行对标学习,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降低供应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供应链竞争力。

- 新供应商认证

华为根据责任商业联盟(RBA)行为准则和国际电信行业联合审核合作组织(Joint Audit Cooperation,JAC)指引等行业标准,制定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协议,要求供应商签署。华为对所有新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体系认证,评估供应商遵守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协议的能力和水平,可持续发展体系认证不通过的供应商无法成为合格供应商。

2018年华为对所有93家拟引入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审核,其中16家因为审核不合格而被拒绝。

对于现场审核发现的问题,指导供应商采取CRCPE(Check、Root cause、Correct、 Prevent、Evaluate)五步法,通过举一反三识别共性问题,追溯根因,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标”三化一稳定”持续评估和改善。这些问题将被纳入供应商改善行动要求系统(SCAR),持续跟进闭环。

- 供应商绩效管理

华为每年开展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作为供应商综合绩效的组成部分,对供应商过去一年的表现、现场审核结果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2018年华为将二级供应商管理列入一级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推动一级供应商参照IPC-1401标准,逐步建立 社会 责任管理体系,例行评估二级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表现。供应商绩效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2018年,华为对1321家供应商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

华为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结果与商务挂钩,在供应商选择、招标和组合管理等阶段使用,可持续发展绩效在综合绩效中的占比为5-15%。对于绩效表现好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提高采购份额,优先提供业务合作机会;对于绩效表现差的供应商,尤其是违反 社会 责任红线要求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整改,减少采购份额或业务合作机会,甚至取消合作关系。2018年有2家供应商因可持续发展原因被禁止新的业务合作或降低份额。

- 供应商能力建设

2018年,华为先后选取了火灾预防、环保合规、电池行业规范及二级供应商管理等议题,邀请156家供应商293人次参加了对标学习模式的赋能培训。

此外,华为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实施了供应商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职业 健康 专项提升项目,累计96家供应商受益。供应商通过这些项目,充分识别出潜在风险,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了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在环保、消防安全和职业 健康 领域的专业管理能力。

- 深化客户及行业组织合作

华为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基本要求,全面融入采购业务战略和流程,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客户在供应商管理方面紧密合作,邀请客户现场考察、与客户联合开展供应商审核、员工调研和供应商能力提升项目,提升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2018年华为与7家客户合作对21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与客户共享审核结果。

(2)在采购、制造等领域建立BCM体系

在当今高度国际化 社会 分工的背景下,华为的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广泛合作,他们的业务中断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华为已在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领域建立了从供应商到华为、从华为到客户的端到端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并通过建立管理组织、流程和IT平台,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员工BCM培训及演练,提升各组织BCM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研发和采购阶段的关键举措

- 多元化方案:在新产品设计阶段,从原材料级、单板级、产品级支持多供应方案,避免独家供应或单一地区供应风险,保障产品的可供应性。

- 分场景储备:在量产阶段,为应对需求波动和供应行情变化,建立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合理安全库存。

- 供需能力可视:与供应商深度协同,通过IT系统实现需求预测、采购订单、供应商库存的可视,确保需求的快速传递和供应能力的快速反应。

-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核心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优先保障华为供应;与关键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保障协议,锁定产能和供应能力,保障瓶颈物料的供应安全。推动供应商建立BCM管理体系,并组织专项审核与改进。

-制造、物流、备件方面的关键举措

- 制造能力备份:与多家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华为和EMS、各EMS之间可相互备份单板制造供应能力;在全球建立了深圳供应中心、欧洲供应中心、拉美供应中心、迪拜供应中心,4个供应中心之间均可相互备份整机制造供应能力。

- 物流运输能力备份:与全球多家主流物流供应商合作,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运输路线,建立了覆盖全球交付业务的物流运输网络,确保突发事件下可启用备份运输路线,保障物流运输业务的连续性。

- 全生命周期备件储备:在产品停产之前,按照市场需求与 历史 用量滚动进行备件储备;在产品停产之后,按全生命周期预测一次性做足备件储备,确保客户现网设备运行的连续性。

(3)18.8万名员工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提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全球员工总数18.8万人。华为的员工来自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就有来自41个民族的员工。华为从员工的国籍、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地制定并实施多元化目标。华为严格遵守各地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保障男女员工就业公平。近几年来,华为女性员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华为注重女性管理者的选拔,帮助其职业发展,2018年,女性管理者的比例达到7.05%。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华为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海外员工本地化进程。员工的本地化有利于公司深入了解各地迥然而异的文化,促进当地人口的就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2018年,华为在海外聘用的员工总数超过2.8万人,海外员工本地化率约70%。

员工持股人数为96768 人

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华为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96768 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

华为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持股员工选举产生115名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董事长和其他16名董事,董事会选举产生4名副董事长和3名常务董事,轮值董事长由3名副董事长担任。

轮值董事长以轮值方式主持公司董事会和常务董事会。董事会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

董事长主持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利润分配、增资和董事、监事选举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4)更新的四大发展战略

该报告还发布了华为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战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扩大“消除数字鸿沟”战略的外延为“数字包容”,在联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用和技能”。二是将“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和用户隐私”战略深化为“安全可信”。

此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更正或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