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跆拳道的简介

有关文字说明极其图片

第1个回答  2007-03-18
所谓跆拳道,跆(TAE),意为以脚踢、摔撞;拳(KWON),以拳头打击;道(DO),是一种艺术方法。跆拳道是一种利用拳和脚的艺术方法。它是以脚法为主的功夫,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朝鲜武术,以东方心灵为土壤,承继长久传统,以"始于礼,终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

今日的跆拳道已不只是一种具有高度攻击能力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精巧的形体艺术和健身方法。技巧及控制力是跆拳道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每项技巧都富有刺激性与竞争性。跆拳道以赤手空拳进行训练,培养毅力和爆发力,训练习拳者如何运用一拳一脚在适当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可使手脚炼成可畏的武器,在专心致志的情况下出击,常可产生一击必杀的的惊人破坏力。这种力量是内功与外功综合作用的结果。跆拳道运用骨胳、肌肉、关节的活动来调整身体,因此它是一种全身性运动。跆拳道的动作是适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加之修炼过程有合理的阶段性,所以它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其训练程序可归纳为:反省-判断-勇气-信心-自卫-自恃-独立-沉着-领导-勇气-合作-爱国。精通跆拳道的基本功和套路后,学习者就可以学习自由对抗。并籍相互磨练,流汗而建立彼此之间的真心信赖关系,绝不仅偏重于护身一项的技术。它不但培育具有护国卫民的坚毅卓越的精神力量,同时还具有锻炼谦让、宽容精神的一种活动。这种对抗很危险,对抗练习或比赛双方都必须穿戴护具,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跆拳道运动凶猛强悍,以人为实验攻击对象非常危险。故高手们都用砖瓦或木板来显露身手,并且经常将攻击目标抛向空中,然后跳起击破。

跆拳道创始人 - 崔泓熙将军
国际跆拳道联盟总裁,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将军是韩国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代的书法家,又是反独裁政府的爱国民主人士。虽然他的身材不高,但他具有顽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为普及跆拳道贡献着自己的一切。现在,崔泓熙将军领导着在全世界拥有120多个会员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跆拳道联盟。
创始一个武道门派的人,必有其相应的魅力。崔泓熙将军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把原本不见经传的跆拳道发展成了符合现代人品味的健身防身的武道。他学过朝鲜的古典武道和空手道却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武道。跆拳道完全是独创的技术体系和东方思想结晶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易学易懂而且是超越了朝鲜,并已发展成世界范围内的武道。它的足技与其他任何格斗技术是没有一点雷同。完全是独创的。 崔泓熙于1918年11月9日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的一个偏僻的地方。因从小体弱,经常使父母为他担忧。不过,在他幼小的年龄就已具备突出的坚强性格和爱国心。在他12岁时,他读书的小学校以抵抗日本政府为理由,使他蒙受了无期停学的处分。这也可以说是有名的朝鲜光州学生反抗日本统治事件的余波。

此后,他的父亲将他带到朝鲜著名的书法家韩溢东先生那里学习书法。韩先生不仅是有名的书法家而且对朝鲜古典武道也颇有造诣。韩先生见新徒弟体质薄弱,在教他书道的同时,还传授了朝鲜古典武道。目的是想增进他的健康。

1937年为了接受现代教育,年轻的崔泓熙去了日本。他在日本京都学习期间,向同乡前辈金某学习了空手道。此后,不到两年他已练成一段,充分显示了他的热忱和斗志。随后他在东京读完一年半的预备学校之后进入了日本中央大学学习。同时他更加认真练习空手道,不久取得了二段,开始在大学和Y.M.C.A给许多同僚和学友传授了空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崔泓熙青年被强制征集到日本军,分配到平壤第42部队。满腔热血的他为了展开民族斗争,争取主导起义活动与两名柔道4段和5段在兵营内进行了较量。结果他只各一击就将两个柔道高手完全击败。由此他获得了发动有名的平壤学员兵起义的主导权,并且得到了许多学员兵的响应,他们秘密地准备了起义暴动。

不料,就在将要起义的前几天他们的活动被发现,为改变日本统治的学员兵起义事件不幸夭折。崔泓熙青年被监禁在陆军刑务处,做了八个月的未决囚。在此期间,他身为事件的主谋者和空手道高手,被关进独牢近一个月,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尽管他身为重犯,不仅秘密地在看守和同僚面前做了空手道示范,还常常指导偷偷进牢房的看手,几乎把全刑务处变成了道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被判7年囚刑经受牢狱之苦的崔泓熙青年于1945年8月16日得到自由。随后,他前赴汉城组织了学生兵团。
1946年1月15日作为创建韩国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他被任命为陆军少尉。这对他来说是军人生活的真正开始,军队也成了他为跆拳道发展到全世界的基地。从此,他以朝鲜古典武道和空手道为参考,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为今天的跆拳道打下了基础。
1946年4月他被提升为中尉。在这期间他不仅教授了韩国兵,就连住在附近的美军也开始学习了他的的新武道。
1947年他晋升为大尉、少校,并在陆军本部兼任情报参谋和军事参谋。同时,他向汉城的美国宪兵学校介绍了他的的新武道。
1949年他晋升为大校后,去了美国陆军综合学校的高等军事班学习。在那里他也向同僚们介绍了他的新武道。
1950年归国后,他负责前方地区的情报工作,并制定了韩国陆军最初的情报规范体系。
1951年在釜山创设了陆军综合学校,他担任了副校长兼教授部长。同年,晋升为陆军少将。
1953年是崔泓熙将军在军队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年。因为他创设了29师团,并得到南太熙先生的帮助,培养了在全军普及跆拳道的骨干人员。
1954年崔将军创办了教授跆拳道的吾道馆。同年他被推举为当时韩国最大最有传统的清道馆的名誉馆长,并直接指挥了清道馆。
1955年初崔将军创设了第三军团为普及跆拳道创造了有利环境。
1955年4月11日,由各界著名人士组成的名称制定委员会,在每人无记名提出的名称中,一致通过了崔将军提出的"跆拳"二字。由此,产生了跆拳道。唐手、空手、拳法、朝鲜古典武道等各种叫法不同的武道被统一为跆拳道。从此,他真正开始了普及跆拳道的事业。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跆拳道不仅在全军普及,而且在各个大学也成立了跆拳道的组织。
1959年9月3日崔将军盼望已久的大韩跆拳道协会成立了,他就任了会长。从此,他真正开始了在韩国社会普及跆拳道的事业。尽管跆拳道名称统一之前的各种门派不断地抵制跆拳道,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崔将军普及跆拳道的热情。那时他再一次认识到要为后世留下具有优秀技术和崇高精神的跆拳道。从此,他开始了基础技术和精神修养两个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961年朴正熙将军等少壮派发动了军事政变。尽管崔泓熙将军支持和帮助了自己的后辈朴正熙将军,但在治国的理念上发生了分歧。这种分歧随着朴正熙将军的军事政权的不断巩固,逐渐演变成了两人的对立局面。刚直的崔将军顶着压力保持了军人的独立性和跆拳道的纯洁和正义。
1962年崔将军被派遣到马来西亚任第一代韩国大使。
1964年末崔将军归国后,为了拯救名存实亡的跆拳道与各种抵抗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5年崔将军就任了大韩跆拳道协会的会长。随后升为二星将军的崔泓熙率领韩国政府的跆拳道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埃及,马来自亚和新加坡。他们的精彩演武为各国成立跆拳道协会打下了基础。
1966年3月22日,由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美国,土耳其,意大利,埃及的九个协会在汉城正式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崔将军被选为总裁。为了普及跆拳道崔将军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奔忙于世界各国把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了跆拳道的普及事业。
1972年由于朴正熙总统的迫害,崔泓熙将军不得不离开韩国流亡加拿大。朴正熙总统为了抵抗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发展,1973年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并任命金云龙为总裁。一方面朴正熙总统命令情报部门不折手段地打击和迫害崔将军,另一方面用各种职位和荣华来引诱崔将军。但是,他们的打击和引诱没有征服崔将军的意志。现在,80多岁高龄的崔将军居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仍然时时刻刻地关切着跆拳道的发展事业,还在往返于世界各国亲自教授跆拳道。
第2个回答  2007-03-20
我不同意,楼上的发言,跆拳道也注重内心的修养
第3个回答  2007-03-20
就是暴力文化啦!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7
  跆拳道运动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始终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每次练习前要先向国旗致礼,然后向教练敬礼。练习中只要有与教练及同伴接触的时候都要先敬礼,然后进行练习。练习结束时要向教练敬礼,向国旗致礼。在跆拳道练习的整个过程始终充满着仁义尚礼的气氛和精神,这种精神逐渐转化成人的情感基础,培养出人的尚礼情感和对跆拳道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尚。
  尚礼形成的人的情感,是跆拳道爱好者对跆拳道精神的需要和追求的心理基础。需要是产生情感的内部动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或规律,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事物符合或违背人的某种需要时,人们便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总是以一种特殊的主观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由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就是情感。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主观体验。没有对于事物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认识深化了,情感也随之变化、加深。跆拳道倡导和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就使参与者在反复、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对跆拳道的精神认识愈加深刻,对为正义而献身的情感和愿望也愈加深厚、强烈;反过来,深厚、强烈的情感,又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使道的精神深深印入人的思想深处,激发人顽强拼搏、热爱祖国和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跆拳道简历:
  姓名:跆拳道
  英文名:TAEKWONDO
  出生地:朝鲜
  个人概述:
  人们给了我一个好听的名字,跆—TAE,意味着脚踢,摔撞;拳—KWON,力量的象征,表示以拳头击打,以武斗志斗勇;道—DO,道仪,是一种艺术方法,是练习者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搏斗的方法,重视腿法,同时又包括了许多的练习套路和拳法,人们给了我“世界第一搏击”运动的称号。我倡导练习者有“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虽然,我是一项搏击运动,但又非常重视礼节,我又称其为“礼仪”。礼仪是我的深层内涵的精神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是我悠长历史的保证!
  个人历史:
  我的出现和人类求生的本能及其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都称我“跆跟”。以下是我的几个历史阶段:
  1) 我的“婴儿期”—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的第一个时期是高句丽王朝,为准备战事,制定了选士制度,在每年的3月—10月间,进行大集会,进行各项表演和比赛,当然包括了最原始的我。考古学发现,在高句丽王朝的各种壁画中,就有了我的雏形。
  接着来到了百济时代,百济人和高句丽人一样,在每年的9月举行射箭大会,进行各种武艺活动。据资料记载,“手臂战”,“便战戏”,这些是运用类似跆拳道的技法进行的分组比赛。
  新罗时代,建立了“花郎制度”,把年轻人组织在一起进行各项比赛,选出“花郎”,产生了大批英勇的武士,这里,为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我的“小学期”—高丽时代
  由于高丽时代是在军事冲突的背景下崛起的,所以在那时尚武之风盛行,为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背景,同时,高丽时代的大型节日庆典的活动(手搏是一种受民众喜爱的活动),是我的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我的“中学期”—李朝时代
  在李朝时代,武科考试盛行,期考核内容包括了我,所以是我集大成的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了我的完整的体系!
  4) 我的“挫折期”—日本侵略
  日本人的侵略,是我的成长受到了阻碍,从1909年—1945年,我的发展缓慢,直到1945年8月15日,我才又有了自由!
  5) 我的“成熟期”—现代版的我
  朝鲜独立后,有一些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国外的朝鲜人在国外学习了一些武艺,回国后与当地的拳师相互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我的一套的现代体系。当时,自卫术在当时泛指跆跟、托肩、空手道、手搏道、唐人道,名称混乱,后来,为了使我有进一步的发展,1950年,改“自卫术”为“跆拳道”。接着,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1961年9月,成立了“唐人道协会”(后改名为“跆拳道协会”),次年被朝鲜业余体育协会所接纳,首次列为朝鲜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66年,国际跆拳道联盟在朝鲜成立,崔泓熙任主席;
  1972年,国际跆拳道联盟迁移加拿大多伦多;
  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在汉城成立,金云龙当选为主席;
  同年,在汉城举行了首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
  1975年,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
  1980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将跆拳道列入国际性的竞技比赛项目;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我第一次以表演性质的项目在奥运会上亮相;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我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如今,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已有6500多万人从事跆拳道的训练,我的身影随处可见,我的影响也在增加,成为了一种促进国际合作,国与国之间相互连接的有利工具!
  我来到中国是很早的,只不过,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尤其是在青少年之中,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沿海各省、市都有开展。1995年11月,中国加入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从此,中国的国家跆拳道队在世界性的比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个人礼节:
  练习时的礼节:
  (l)练习者进入场地时,首先向国旗敬礼然后向教练及比自己高级别的道友敬礼。

  (2)练习前双方应相互敬礼,练习后再次相互敬礼。

  (3)迟到早退者应主动向教练敬礼,说明情况,经允许后方可入队、出队。

  (4)训练结束应主动向教练行礼,离开道馆应向国旗行礼。

  比赛开始前的礼节:

  (l)运动员依照主裁判“立正”、“敬礼”令,立正向陪审席行标准礼,标准礼为鞠躬的自然姿势,腰部前倾15”,头部下倾45”,两手握拳贴于双腿两侧。

  (2)运动员依主裁判“向左向右转”的口令,内转相对,立正站好,再依“敬礼”的口令,相互敬礼。

  赛结束后的礼节:

  (l)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在各自的位置相对站见。

  (2)运动员依主裁判“立正”、“敬礼”的口令,相互敬礼。

  (3)运动员依主裁判“向左向右转”及“敬礼”的口令转向监督官,向监督官行标准礼。

  段位划分:

  跆拳道根据练习者的水平分为十级和九段,初学者从十级开始逐渐升至一级,在入段,段位越高表明水平也越高,最高段位达九段。从十级到一级是初学者的等级标准,用白、黄、绿、蓝、红等色带表示。进段以后都以黑腰带表示,一段至三段被认为是黑带新手的段位,四段到六段属于高水平的段位,七段到九段是授予那些有很高学识造诣的杰出人物或对跆拳道运动有杰出贡献的人。黑带的段位是通过黑带上的特殊标记区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07-03-18
腰带的颜色代表着练习者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或一品、二品、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腰带的颜色代表着练习者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或一品、二品、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跆拳道有着严格的技术水平等级制度和晋级升段考核要求。跆拳道修炼者水平的高低,以"级"、"品"、"段"来划分。级位分为10级至1级,品位分为一品至三品,段位分为一段至九段。
10级选手是最初级的初学者,通过相应的时间及课程的训练,逐步上升至9级、8级、7级......直至达到较高水平的1级。1级以后进入段位,一段至三段为黑带新手的段位,四段至六段属高水平段位,七段至九段只以授予具有很高学识造诣和对跆拳道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如果15周岁以下的未成年选手达到了一段至三段的水平,则授予一品、二品、三品而不是段位。

腰带的颜色代表着练习者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或一品、二品、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白 带 白带代表纯洁,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白黄带 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技术,开始由白带向黄带过渡。
黄 带 黄带是大地的颜色,就象植物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一样,在此阶段要打好基础,并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
黄绿带 介于黄带与绿带之间的水平,练习者的技术在不断上升。
绿 带 绿带是植物的颜色,代表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开始枝繁叶茂,跆拳道技术在不断完善。
绿蓝带 由绿带向蓝带的过渡带,练习者的水平处于绿带与蓝带之间。
蓝 带 蓝带是天空的颜色,随着不断的训练,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逐渐成熟,就象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练习跆拳道已经完全入门。
蓝红带 练习者的水平比蓝带略高,比红带略低,介于蓝带与红带之间。
红 带 红色是危险、警戒的颜色,练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攻击能力,对对手已构成威胁,要注意自我修养和控制。
红黑带 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练习者已修完从10级至1级的全部课程,开始由红带向黑带过渡。
黑 带 黑带代表练习者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其技术动作与思想修为均已相当成熟。也象征跆拳道黑带不受黑暗与恐惧的影响。

黑带只有高级入段选手或专家才有资格系结。取得黑带一段即获选手资格,可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跆拳道比赛,也可担任跆拳道教练指导跆拳道运动。黑带四段有资格开设道馆,担任馆长或总教练,并具备申请国际教练、国际裁判的资质。

黑带四段称为"师范"(老师的老师,相当于"教授"的意思),五段以上可称为跆拳道"大师"。
通过上述可知,要取得跆拳道"黑带"实属不易,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长时间修炼(至少一年以上),除了功夫水平要高,还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对文化素质、礼仪修养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评估。

通常,跆拳道修习者在获得黑带资格之前,都被称为初学者。初学者可以参加两个月举行一次的考试。如果考试合格便能晋升一级。一般来说,从白带开始到考取黑带一段只需一年到一年半时间。

考取了黑带之后,除了一段需要经过一年半才能考二段以外,其他段位每经过一年,便可参加考核进入下一段位。但通常只能考到七段,八段和九段只授予极其杰出和优秀的人。

考核只要取得60分(60分万岁!)的成绩便算通过,而按这个基准每超过或低于10分时,可相应跳一级或降一级。?br />
考核的内容包括跆拳道的知识、品势(套路)、力量和技术以及实战技能等。以下为各段级考试的基本内容:

十、九级(白带)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前踢、旋踢等)、太极一章等
八(黄带)、七(黄绿)级 较难的基本技术(如后踢、转身旋踢等)、太极二章,太极三章等
六(蓝带)、五(蓝红)级 较难的基本技术(如后旋踢、跳后旋踢等)和动作(破板等)、太极四章,太极五章、条件实战等
四、三、二、一级 较难的技术和动作(如跳过障碍破板等)、太极六、七、八章、实战技能(一级须一对二等)
黑带以上的考核项目包含以上各种,但难度加大。品势考核从一段至六段分别为:高丽、金刚、太百、平原和十进或吉跆、春拳、汉水和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