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为何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3

中国古代战争

为何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规模宏大,可谓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从黄河流域发展,逐渐向南向北两个方向发展,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战争是沿着黄河流域的南北战争。”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战争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基本每一个朝代大一统都是从北方向南方征战。比如司马氏一统三国、隋朝灭南朝、唐朝统一战争、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元朝南下、清兵入关都是从南到北。

就算是再南北对立的时代,基本上北方势力也常胜于南方势力,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对蜀吴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南北朝时期也是北方的实力较强,宋朝和金朝对峙处于劣势地位。在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上,唯一一个是自南向北征战取得胜利的是明朝。

为什么会出现南方普遍打不过北方这样的局面呢?是南方人太温柔了,还是北方人太凶悍了?

01北方经济发展占据优势

拿破仑曾经说过:“让战争进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的场面。古时候打仗,可能打一场战争,十几年的粮食储备差不多就打完了。粮草是否能够充足供应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的关键。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长期是以中原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区域,北方的生产力水平要明显的高于南方。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王朝的国度大多位于北方,而随着铁器农具、牛耕技术率先在北方地区推广,北方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按理说南方地区气温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种植水稻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应该更适合发展农业。虽说有地利之优,却受到了国都效应的影响,缺少人口,农民数量远远不如北方。

而且正是因为气候适宜,南方地区的树木生长茂盛,森林密布,使得古时候人类难以开发。

北方地形大多是宽广的大平原,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土地产出可以养活大量人口。而南方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虽雨水温度都适宜种植,但耕地多为梯田,耕地面积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古代,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经济,也代表着兵员和财政。占据着人口和地利优势的北方,是南方所无法抗衡的。

02北人尚武,南人尚文

国学大师林语堂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南北方都出一个不肖子,都被父母赶出家门,假如都浪子回头,20年后衣锦还乡。

那么,北方回来一个什么样的人,南方回来一个什么样的人?

林语堂自己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北方回来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南方回来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

在中国北方的关外地区存在着凶狠好战的游牧民族,致使北方地区时常需要面对战争的侵扰,一直处在混乱动荡之中,更要在危险之中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虽然生活上没有南方人安逸,却是在动荡中出现了对武力的崇拜,因此北方地区士兵的身体素质比南方地区的要高。

而南方虽在文化上比较有优势,但在气势上弱了北方一层。当北方在面对金戈铁马的时候,南方还呈现一片靡靡之音,南方士兵都是文弱秀才,五代时期曾有诗就此讽刺南方士兵战斗意识:“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一个缺少战斗精神的部队就已经注定了它的失败。

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所以江南多出才子文人,北方多出名将侠客。

03骑兵对步兵的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拥有马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立的重要标准。骑兵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机动力、冲击力和行军能力。战马是骑兵最主要的装备之一,是骑兵的倚重所在。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国势衰微,在和大国的战争中常吃败仗,更连小国都来侵扰。赵武灵王寻求突破,效仿胡人练习骑射,将相传几百年的车战改为骑战,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最终,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称雄一时,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骑兵的高机动性对步兵占据着天然的优势。汉高祖七年,匈奴骑兵南下与刘邦的三十万步兵对峙,刘邦率兵急进与主力部队拉开距离,被匈奴趁机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危急关头,陈平贿赂了冒顿的爱姬阏氏,刘邦才得以南归。白登之围,彻底暴露了步兵在骑兵方面的劣势。

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优质的骏马和彪悍的骑兵,谁就左右了战场。从秦汉时期开始在陕西、宁夏和内蒙古一带设置养马场,到隋唐的甘肃陕西,再到元明清蒙古草原可以看出,适合养马的地区都在北方。南宋时期曾在南方地区设置牧马场,所产的马匹基本不符合军马的标准。

通观历史,凡是能够掌握陕西中北部及甘肃地区的朝代,总能居于强势地位。养马场的天然地域分布,让北方对南方天然拥有了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更容易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04地理影响

中国地形北高南低,从北向南打,叫南下,有一种天然的优势,能取得势如破竹的成效。而从南往北打,叫北上,存在着“仰攻”的劣势,往往很难奏效。

南方崇山峻岭使军队行动和后勤补给难上加难,诸葛亮北伐,蜀军的后勤运输线就长达数百公里,十万大军的衣食、粮草只能靠人力运输,其艰难可想而知。后勤线供给不足常常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

北方平原地区方便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地域文化具有认同感,在军队中可以增加凝聚力。南方山地丘陵将村镇都隔绝开来,“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参加军队时相同地方的人都不认识,可能说话都听不懂。地形的阻隔更是加剧了各个地方势力划地而治。

近代以来,南北战争的结果却是发生了逆转,东南沿岸的开放使得对西方世界了解更加全面,这样南方就成了革命的起源地。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孙中山的北伐战争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