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20 来岁时的你对奢侈品没什么研究,也没太多欲望。虽然无力消费是很主要的原因之一,但没有跟风去追逐、去奢望,也挺好的。

毕竟,懂得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该追求什么,该放下什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你今后,即使有能力去购买奢侈品时,也能保持内心的清晰,不被欲望迷乱双眼……



生活在家风朴素的环境中,从前没过多考虑过物质条件。直到留学时遇到全国各地不同家庭环境的同学后,才知道有钱人家过着我想象不到的生活。好在我一直无力消费,所以慢慢地也就说服自己、并且心平气和地不去羡慕了那些过于丰盛的物质条件了。

不过,对我来说,“奢侈品”算是个有趣的话题,也觉得不该只是去“消费”它们。

几年前在豆瓣上,曾无意中看到边栏广告商写着“在欧洲学奢侈品管理”。当时心里涌现出“羡慕嫉妒恨”,想着这得多幸运,才能在奢侈品王国的法国去学奢侈品管理。

机缘巧合,一年前突然有机会得以在法国生活上3个月,并真获得了选修“奢侈品管理”这门课的机会。选课初纯粹因为好奇,事后才想起自己已经圆了个曾经的梦。虽然只是短暂的10节选修,但还是让我加深了一些对奢侈品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老师是位很有气质的法国美女,高挑、纤瘦。穿着简洁、干练,腿上常穿着一条黑皮裤,脚上蹬着Repetto的黑色芭蕾平底鞋。英语说得很好听,词尾时而缀上的法国口音特别迷人。因为她气质太好了,又教着奢侈品,起初,我擅自认为她一定全身都是超大牌。但之后她提到,如果单纯喜欢拥有奢侈品,那就去做金融或任何可以赚很多钱的职业,但如果是喜欢“奢侈品管理”,就要搞清楚这其实只是经营管理的一个分支,赚的和大多数工薪族差不多,只不过研究的产品对象是奢侈品而已。

听到这,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对这门课有一些误解。还记得最初,我也是有顾虑的。比如,选这门课的话,是不是得每次都打扮得美美的去上课才行?之后发现自己多虑了。周围的同学们都极其朴素,甚至储备的相应知识都没有我多,他们只是把这门课当很多个商学院的课程之一而已。而美女老师可能也没有我想得那样张扬。想想也是,虽然Repetto的鞋也属于“匠人造物”,但毕竟不是贵妇鞋,在法国也没有卖那么贵。

选修课程期间,除了研究案例以外,还有一个非硬性的作业,就是到巴黎蒙田大街上的各大奢侈品店逛逛,亲身去感受一下。

其实,我一直是没什么底气进这样店铺的,毕竟从头到脚上下全是平价服装,怎么看都不像是奢侈品的消费者。但一旦决定豁出去,也就豁出去了。在不同的品牌旗舰店间巡店时才感到它们的不同风格和气质。YSL意外地有些摩登、而且毫不高冷,DIOR旗舰店非常美,而且还展现了合作款的餐具和家居系列;LV的香水系列,在气味和便携性上都突出了它们品牌一贯强调的“旅行”元素;Chanel里面有很多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土豪”们,有点吵,但也有店员来添茶送水;意外收获是FENDI,店员竟然和我交流了很多,从最新的设计到古早的品牌历史,语气中丝毫没有一点要销售商品的意思,当我诚实地说我是因为课程需要来感受一下奢侈品文化时,店员竟然跟我聊得越来越多……

本以为无力消费的话会被“嫌弃”,但这样短视的行为在一些好品牌和高端品牌上通常不会遇到。老师也说,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他们很重视品牌文化的传递,并培养将来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这样一间一间店铺逛下来,比起最初臆想的距离感,我慢慢感受到的是设计与品牌内核的“美感”。

世界上的商品无以计数。有廉价、有昂贵,有粗制滥造、有精雕细琢。有的人在应付了事、在制作消费品,也有人在精益求精,在创造“美”。廉价、平价的物品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要,但是,生活中除了平凡和日常,也要留出一点精力和注意力,留给一些美好的、不必须的、只为锦上添花的事物。哪怕,不一定非要实际将它们拥有在手。简单来说,就像买不起名画,但却要去美术馆看看它们。听不起现场的交响音乐会,听听CD、看看电视转播也是好的。

明白了这些,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确实对“奢侈品管理”有兴趣,但对 “去购买和消费奢侈品”这件事的热情度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喜欢”和“拥有”可以是两回事。很感谢这门课,起码让我得以考虑清楚自己对奢侈品的态度。

当然,各种态度无分对错、不论好坏,因人而异。只要不盲从,只要不是因为“他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别人都说这个牌子好”“XX明星最近就用了这个牌子,我也想要”而去消费,只要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就好。甚至,即使是这些“从众”的态度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而我,只是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吧。不管为了什么而花钱,掏出钱包那一刻总要“师出有名”、能说服自己才行。即使是日常的消费品、普通的一顿饭,也忍不住要找找背后的原因:

我为什么喜欢?喜欢哪里?为什么想拥有?不拥有可以么?

每次找到自己都认可的答案后,花出去的钱都变得更加让人开心。是的,为自己的意愿而花钱,才最重要。

不过,奢侈品,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飞往法国的飞机上,我曾预先写下了一些当时的自己对“奢侈品”的一些想法:

● 用钱“轻易”能买来的都不算真正的奢侈。最奢侈的部分是匠人们凝聚的时间、心力、用时间积累而换来的技艺、对做好一件事的精益求精。“奢侈品”只不过是这些所有无价之物的最终形态和体现。

● 而穿戴在身上的奢侈品,不应是用于显摆、炫耀的道具,而是应该知道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并珍惜使用它,被它陪伴的时光。

● 好的奢侈品应该让你有爱惜这件物品的心、并推此及彼地投射到更多的事中。比如,去爱惜周围所有的事物,去得体精致的出门、以贵族的精神去生活……而不是搭配着缺少教养的行为举止。

● 时间是奢侈的。爱是奢侈的。珍惜时间。珍惜爱。

● 一件物品,他人说好就是真的好么?得到以后对自己有什么积极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 以精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即使它没有被高价的奢侈品填充。

上“奢侈品管理”这门课其间,我再次思考了自己对奢侈品的态度。当然,依然是抛开了课本上的定义并自己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的。

我觉得,奢侈,代表着一般力所不能及的事物。奢侈品的一个很直观体现就是高昂的价格,从而将其与普通消费者隔离开。但这种价格的壁垒,也轻易地被新晋中产、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打破了。都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钱能轻易买到的,也不是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只能算不同程度的高端商品吧。

对我来说,在众多的牌子中,是什么让我对某个别的牌子多一点青睐、多一些好感呢?是他们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历史、传统、手艺和传承。代表着把一件东西做好,把一种文化传承好。而这些无形资产,是无法被消费和定价的。所以,是否拥有实物,都不妨碍我对品牌的关注和喜欢。

论及个人,真诚无私的爱,健康,时间,精神世界的富裕,美好的品格、性格和优秀的人格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奢侈”和高贵。看似简单,但却不一定能轻易拥有,且不是有钱就能买来。因为它们需要依靠常年对自己的打磨,就如同并不是谁都能如手工匠人那样,磨练出精湛的手艺,还能坐得住冷板凳,并且在历史长河中长久贯彻这种精神和主义。

因为课程和在法国的缘由,我喜欢上了Repetto这个牌子。当然,自从他们创造出这种芭蕾舞鞋风格的平底鞋后,这些年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样式,各个时尚品牌都有这样圆头鞋加蝴蝶结的设计。但我再看到鞋尖上系着的小蝴蝶结时,看到的不是流行的设计元素,而是芭蕾舞鞋和其背后可能代表的一种美感和精神。

比如,芭蕾演员之所以很美很优雅很漂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让形体、气质在长期的自律和积累中呈现出美感。真正的“美”是奢侈的,健康是奢侈的,自律是奢侈的,对自己的超严格要求、对卓越的向往和不断追求是奢侈的……没错,因为相对“稀缺”“不常有”,自然可以被称为“奢侈”。

在我们身处的时代中,这样的极致,即使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但最终却是极少数的人才真正拥有的,这比商品中极少数的奢侈品更珍贵又难得。

所以在我心里,REPETTO也“传承”了芭蕾体系中的精神,它所代表的“奢侈”,正是这些“软”奢侈。

之所以连包和单品都不买,是觉得自己没有拥有一整套奢侈品生活的底气。

其实,省下一个月工资、咬咬牙狠狠心,去买一件单品的话,是算不得奢侈品品牌的目标人群。因为拥有得太吃力,到手后也有种惶恐。奢侈品的目标人群,是将高价的奢侈品当普通生活用品来使用的人。使用时也是自然、平和的状态。大部分的人都达不到这样的从容,所以奢侈品才被称为是奢侈品,因为它们服务的本就不是大众。

只有当自己的财力、条件、以及个人气质都可匹配,可以自由地添置时,那时,才是你在拥有奢侈品、它们来点缀你,而不是你在高攀它。

也是为什么之前有段子说,富人背的A货也让人看不出是假的,而暴发户/穷人即使在用正品、也被人猜是A货。如果说,拥有的奢侈品代表了一种阶级信号的传递的话,言行举止和气质与想要彰显的地位是否合衬,与那么几件物品的展现关系不大。也是为什么,早前的金链子、之前的大LOGO,都让真正富有的人越来越嫌弃。

所以,在拥有那种自然的从容和底气前,我宁可什么都不要。而即使拥有了底气,也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是真心喜欢而添置这些物品。这样的财富自由、人格独立,让我向往。

但无论何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拥有了很多可以被称为“奢侈”的宝物。

以前有文章介绍说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的十大奢侈品,其中没有一个与物质有关。比如生命的觉悟、走遍天下的气魄,能回归自然,拥有安稳的睡眠,深爱的伴侣,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身体健康,内心富有,等等……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它们看似免费,但却无价。

所以,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拥有了足够多可以称得上“奢侈”之物。单是拥有“生命”本身,就已是无比的幸运了。然后,时间,健康,爱……等等,这些用钱都无法买来的东西,才是最“奢侈”的吧。

比如,小时候我们都被教导,一寸光阴一寸金,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能时间并随时提醒、鞭策自己的才是少数。走到这个年纪,也时而会后悔自己再年轻一些的时候怎么没多扎实地磨练记忆和学识,现在才真切地感受到买不回来的时间,以及它过于快速流逝的。所以,现在于我来说,最奢侈的就是时间。毕竟,每一天,每一分秒,都是生活在人生中最年轻的那一刻。所以,有责任让自己过得足够好。

所以,即使学了奢侈品管理,我发现,比起研究,打造和推广这些商品,专念于打理好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其实,很多奢侈品都在走“极致”路线,与“匠人精神”一脉相承。做了足够多的减法、但在所有必须之处不断走向极致,才诞生了一个个经典的设计和物品。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年轻时撑不起奢侈品的原因。年轻时的人生是不断给自己做加法的,什么都渴望拥有,把各种元素都往自己身上套。但年长一些后,终于明白有些东西不需要,便喜欢简单却有品质、内涵、韵味的事物了。而这样的元素,在奢侈品、高端商品中,是可以找到对应的。

“清心寡欲。慈悲喜舍。”

“Simple Life”(简单生活)

当年QQ、豆瓣、博客之类流行在名字后写个人签名时,我就把这些话写在了自己名字后。但一眨眼,将近10年过去,我仍然不能说自己做到了这些。甚至在如今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内心的欲望和焦虑还会自发、或者受环境影响而跟着时而膨胀。

但依然要找到理性的时刻,尝试“抵抗”过多的物质诱惑,学习做减法。然后,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洪流、在大家的眼睛都看着高处时,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否需要望向同样的方向。

以前,对香奈儿不感冒,但了解了可可·香奈儿的人生后,突然对这个品牌产生了好感。

她曾对女孩儿们说,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供选择,但永远别忘了一件最主要的衣服,这件衣服叫自我。

比起香奈儿的任何产品,我更喜欢的,是它背后所蕴含和支撑的精神。

从法国离开前,我带回了一盒香奈儿眼影盘。(嗯,虽说彩妆不算奢侈品)用这个小物来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自信”这件外衣,也要记得“香奈儿前辈”以身作则传递的精神。

所以,当你拥有奢侈品时,请提醒自己要拥有与它们相匹配的精神、气质,请变得美好。

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拥有它们,也没关系。高贵的品格不是用金钱就能买到的。即使没有钱,也不妨碍去堂堂正正地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