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校合作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学校教育从来就不是孤岛,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够亲自陪伴孩子,而如何指导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学校教育可以做出很多努力,创造出新的“成长点。”

      第一家庭教育讲师团。我们需要有人做家庭教育普及的事情,中国教育最紧要的问题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让每一个家长知道他身上的责任,让他知道,如果没有了他们的陪伴,孩子身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遗症。第二是教师家长学校。教师本人除了做好教师,还要做个好家长,这个更实在。如果我们老师连家长都做不好,那么我们对别的家长还会有什么希望呢?

        学校教育主要职能是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性格一一身体本位。”

      一、父母亲自陪伴对孩子成长有重要影响。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工与合作。家长必须让孩子在“入学前”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在孩子“入学后”持久的关注孩子成长细节。有了孩子,父母最好减少在外面的应酬,和孩子在一起。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父母最好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家庭环境是孩子的后天遗传。父母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一直在持续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孩子逐步过独立的生活,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父母需要过独立的生活。只有父母独立,才有可能让孩子独立,不能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在陪伴孩子时,家长最好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和劳动量,“性格好”和“身体好”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人的幸福与知识和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却与性格和身体有直接的关联。性格好和身体好除了增进人的幸福感之外,也以某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人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可能是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并责令孩子努力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对孩子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

      三、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期与家庭教育的关键教育

        就孩子成长关键年龄来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3岁前后是孩子感性教育,尤其是情感、语感和动感的关键时期;9岁前后是孩子规则教育的关键时期;13岁前后是孩子理性尤其是意志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3岁前后,孩子主要通过看、听、触摸等感觉来认识世界。需要宽松教育,自由教育,爱的教育。

      9岁前后,孩子需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以理制欲。需要严厉教育、规则教育。严厉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13岁前后的孩子处于中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因“肾气盛”而出现的第二性征,身体发育接近成熟状态。在卢梭看来,“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卢梭建议父母和老师要将孩子“健壮”地带到12岁。12岁之后,孩子可以接受理性的教育,也就是说,13岁前后,尤其是13岁到18岁是理性尤其是意志力发展的关键期。

      家庭教育为3岁前后的孩子提供母亲的陪伴,为9岁前后的提供父亲的陪伴,等到13岁前后,父母最好逐步退场,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决策的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