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谈怎么教学》有感(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新学期的第一个月,我接着8月份读完了《陶行知谈怎么教学》。很是惭愧啊,别人一个月一本书,我用了两个月才读完。这本书的后半部有很多独特的教育思想和见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爱的教育”“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等精彩片段。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学理念观点必须有所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体会。

一.爱的教育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要把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爱的教育有七个内容组成: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关心,爱是宽容,爱是要求,爱是奉献。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他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

    爱是人的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发一个人去从事最艰难甚至最危险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活动,爱可以支持一个人,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地调整和组织一个人的行动。正因为心中有了爱,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人类的奇迹。

      教师的爱是给予,给予孩子生命的活力,给予她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给予她知识,给予他欢乐与悲哀,是他在接受爱之后也成为爱的给予者。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如果教室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与爱,那么即使教育目标对头,教育方法正确,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爱是廉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纽带,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基础。有了爱的教育环境,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出奉献爱心的系列活动。

    二.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和传承以祖国的语言形式为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何学习,怎样传承,是方法的问题,即语文课程要解决的工具性问题;学习什么,传承什么,是内容的问题,即语文课程要渗透的人文性问题。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就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在语文学习中“习得”的道德意识等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这个“内化”就不能实现。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题 ——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

      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理念?

      首先是对生命的关注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我们需要的教育,要能造就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陶行知的言论体现出了对学生生命发展的体贴和关爱。现代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优势,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主动发展中陶冶、感悟并“习得”高尚的人格,学做“智勇仁兼修的个人”和学做与时俱进的“真人”。

      其次是对世界的关注

      陶行知说我们的孩子“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要看看世界,为的就是要认识世界。”语文学科本应时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习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最好的途径。

      再次是对生活的关注

      陶行知又说生子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知道这是学会生存的印证

    最后是对人文的关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主要形成的是语文课程的显性任务,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系列为立足和出发点,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提高学生与祖国丰富的语汇、规范优美的语句、正确的语音、合适的语调、合理的语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则形成了语文课程的隐性任务,即使学生从语文教学中得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智慧的、情感的、道德的人文感化与教化,从而“习得”并内化为规范使用的文辞、遵守文法、组织文句、敏捷文思、清晰文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外化和输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行,形成审美的情趣、文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等人文综合素养。

    现代语文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为好呢?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就提出了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内驱力,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他说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是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陶行知的“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同样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优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怎样来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陶行知的五路探讨学习方式: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陶行知认为,这与《中庸》上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以相对应来看:“体验相当于笃行;看书、求师、访友,相当于博学;思考相当于审问、慎思、明辨。”只是把治学的次序颠倒过来,强调的是“行是知之始”和“自动”的原则。通过研究,便有了鉴别,有了创造。

      当然,语文教学,紧紧捧着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延伸到学科结合,学科互动和延展阅读——“大语文”教学这个理念,这和今天的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现代有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开放型的学习活动他表现宰相课外系统开放,向邻近学科开放相扩大阅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向网络阅读开放,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也要走向开放。对语文学科而言,这是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学习,自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力保证。

      总体上来看这本书有太多太多的教育智慧融合在里面,我慢慢琢磨琢磨学习,可以帮助我在教学路上成长。有句话叫“因睿智而精彩”,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或常识,不是聪明和经验,会如水一般渗透,如光一般普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交谈的智慧,来自长期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在实践中注重体验与感悟并善于积累而成。当我们教育无力时,不要更多的埋怨学生不开窍,而是因为我们在用旧钥匙开新锁。部编教材的统一使用,也对我们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肩上所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刻苦磨炼意志,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做学生的表率。今后我会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