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天,我们或许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文/亦浓)

看完了《心》这本书,或许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心》这部作品被称为作者的后期三部作品之一。文风趋向于心理描写为主,手术刀般的层层剖析人性心底里的阴暗面。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或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书中的第二部分:父母和我。 讲的是接到父亲病重的信,作者匆忙赶回家中,看到的却是精神很好的父亲要下地干活,因为作者大学毕业,父母很是高兴,说是要请亲戚们红豆饭以示庆祝。

此后,作者连续收到先生的两封电报,及后来的一封长信,在作者母亲及哥哥看来,是作者为了工作之事,与东京的先生产生的互动。其实不然,但作者并不想让父母担心,也就顺水推舟说是工作等。

财产大部分却都已被叔叔挪用,先生最后只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叔侄二人由此撕破了脸皮,先生是一气之下,将自己的那份变卖,带着现金返回了东京。

之后,先生就在这种对夫人反感,对其女儿却日复一日地“爱得越来越深”中煎熬。他对人的极度不信任令他无法完整地交托自己的真心,但他对小姐的爱又令他难以拒绝去持续付出这份真心。

K因为自中学开始信奉宗教、哲学等,到了东京自然是为了心底里的信仰,打算阳奉阴违,在K 看来,为了求道,自然违背养父母的意愿也是无所谓了。

后来的发展却出乎了先生的意料。

K在与夫人和小姐的接触中慢慢地释放了自我,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到最后越来越融洽,先生感觉自己的努力应该没有白费,K的内心似乎逐渐敞开了。

K感觉到先生不开心,说到要不然回东京吧,这又让先生不想回去了,其实心底里他开始不希望K回东京再见到小姐了。

两个人徒步返回东京住处后,看到二人的夫人和小姐惊诧不已,但小姐对待先生明显优于K 的温情令先生心底里因战胜了K而沾沾自喜。

在先生为情所困的这段时间,K 对小姐的感情却开始生根发芽了。然后有一天,夫人和小姐去拜访亲戚的时间里,K 向先生倾诉了自己对小姐的相思之苦。先生懵了,自己千辛万苦地爱着的小姐,还是被K惦记上了,而且,“被他抢先说了”。

随后是K独自舔伤的一周,同时,先生也在暗暗观察着K的一举一动。然后,K对先生说他下定决心了,这让先生又开始了恐慌,他恐惧的是,K的这个决定究竟是坚守其内心追寻的信仰还是对小姐的爱情呢?

或许,先生是想到了自己拯救了K,让他萌生了希望,却又因为自己对于爱的自私,再次断绝了他的希望吧。 曾经遭受伤害的人,为了私欲却成了伤害朋友的人。

被内心残存的良知反复折磨的先生能够解脱吗?我们来看一下第三个重点内容。

但是总有这样一小撮人,因为违背了初心而无法放过自己,他讨厌这个自私的自己,讨厌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伤害人的人,丧失了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最基本的信任,开始变得厌世,甚至最后走上了轻生。

k的自杀,让他认识到,他自己已经变成了他曾经讨厌的人,他认为人在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和金钱的时候,就不会考虑亲情和友情这种 情感 ,恰恰在自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这更加加重了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这个劣根性的恐慌和悲哀。

K因为失望自杀了,遗书中并没有对先生进行谴责,但先生内疚自责,他认为如果自己没有暗戳戳的行为,K应该不会死。

人性都是自私的,从他叔叔侵吞了他大部分的财产开始,他就开启了多疑之门,又为了得到小姐的爱情,做下了令自己感觉不耻的行为,这令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最终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跟叔叔一样,为了目的的达到而不择手段。

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这“心”是善良的、美好的,可以想要拯救自己的朋友等,但当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比如爱情或者金钱,这个“心”就开始变坏了,失去了本心,开始不择手段。

能够救赎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即使不够好,还请放过自己,清除心魔,还内心以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