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不服从调剂”会有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20

1、服从调剂。服从专业调剂(调配)是指高校在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录取时,当所报专业均未能录取时采取的录取规则。不服从专业调剂,将直接作退档处理;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考生接受高校给安排的任何专业。专业意愿的匹配性降低,但录取成功率提高。

2、问题解答

问题1:不服从专业调剂会有什么后果?

不服从专业调剂,后果是:当高校提档以后,如果所报专业未被录取,那么直接作为退档处理。考生的档案会被退回到省考试院,意味着考生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如果有征集的机会)或者参加下一个批次的投档和录取。简单说,就是你中意的学校没机会了,只能到下个批次参加投档录取,院校层次降低了一个等级。可以说是报考中的“事故”。

问题2:如果服从调剂的话调剂到一个冷门专业是不是可能性比较大?

只要服从调剂,就意味着考生接受高校安排的任何专业(其中就包括冷门专业),这种可能性存在。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可能性大小是跟志愿填报的策略相关的。例如:

    高分进校(被提档)的考生,如果该院校志愿所报的专业中,不要一味的冲热门专业,可以留1-2个自己能接受的,且是该校往年录取分数比较低的专业(保底专业),这样至少可以确保录取到专业是自己能接受的,而不是任意的专业,这就降低了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可能性。

    低分进校(被提档)的考生,本来分数上就没有优势(平行志愿是按总分由高到低投档的),热门专业竞争激烈,高分学生已经优选参加专业录取了,所报专业没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被调剂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问题3:如何获知自己是否被人被调剂了?

通过志愿填报系统查看档案状态,如果显示已被录取到某个专业,且该专业不是自己当初填报的那几个专业,就表示是被调剂了。

问题4:一般来说被调剂的几率有多大?

判断被调剂的几率,首先要判断被调剂的条件,即“所报专业未被录取,且服从专业调剂”,此外还与调剂的模式有关。

(1)条件一:所报专业未被录取(假设服从专业调剂)

    招生专业数量:该校在本省(生源省份)对应科类(普通文科或普通理科)招生专业数量(用字母A表示)和该批次院校可填报的专业数量(用字母B表示)。

A>B,表示一定有剩余对其他专业是在自己的意愿之外的,A越大于B,被调剂的几率越大。

A≤B,表示该校招生计划的所有专业你都报了,专业录取的时候所有专业都参加了录取。通常就不存在被调剂的概率(除非有录取受限条件)。

    考生相对分数:进档考生都是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的,因此相对分数越高,优先权就越大,分低的学生排到专业录取的时候,大多数专业已经录取满额了,被逼到专业调剂的死角的概率就大了。

    未满计划:未录取满额(空额)的专业才有接收调剂录取的机会,空额越大,被调剂的概率越大,空额越小,“享受”被调剂的概率越小。

    预留计划:如果高校有预留计划(简章中有明确说有预留计划,或者简章中为提及而实际有预留计划),那么当所报专业未被录取的情况下,服从调剂的考生,分数越高,被录取到好专业的概率越大,分越低的考生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概率越大。

(2)条件二: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且所报专业未被录取,那被调剂的概率在0%-100%之间。

    不服从专业调剂,被调剂的概率是0%。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且所报专业未被录取,退档概率100%。

(3)条件三:调剂模式

通常高校在调剂环节的操作模式有2种:

    第1种:集中调剂。某考生所报的全部专业未被录取,先等待被调剂,先录取未参加与专业录取的考生;然后,全部服从调剂的考生再排序,择优安排到未录取满额的专业里。大多数院校采取此模式。特点是公平。

    第2种:即时调剂。某考生所报的全部专业未被录取,且该生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先给该生调剂安排专业。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考生所填报专业的录取。特点是高分学生占优势,低分学生风险高,高校以生源质量好为前提。

问题5:被调剂的条件是什么?

同时满足下面条件,即被调剂。

    意愿条件:考生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表示考生有接受无条件调剂到任何专业的意愿。

    触发条件:考生所报专业未被录取。

    空额计划:高校有未录取满额的招生计划。

    排序优势:调剂录取时,排序在前的考生“优先享受”调剂机会。

3、报考策略及技巧

(1)招生简章:认真阅读当年招生简章中投档规则和专业录取规则,专业限报要求,专业调剂规则等信息。

(2)专业梯度:控制好所报专业之间的梯度,不要盲目冲高,也不要过于保守,集合实际情况,控制好专业梯度,特别是高校采取“专业级差”的录取规则时。

(3)服从调剂:除特殊情况外,建议最好勾选“服从调剂”,以避免不服从调剂造成的退档现象,一般来说,退档对考生伤害比服从调剂伤害要大,两害相权“取其轻,避其重”。

(4)专业意向相关性:填报环节,选择院校时,尽可能选择能接受的专业比较多,这样报出来的方案,专业意向一致性很好,被调剂也会有更大机会调剂到相关专业;否则就更接近任意专业。

    假如所报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心安全),这都是计算机类专业,传达给招办老师一个信息,你最喜欢计算机专业,尽可能照顾到你的意向,调剂到这个方向的相近,相似专业来。

    假如所报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市场营销,心理学,教育学这样,那么所报专业分散在多个学科门类,给人暗示你可以接受多个学科门类下的专业,那么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风险就自然高了。

(5)志愿方案:填报志愿事关考生前程,如果实操报志愿的经验不足,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盲目尝试,毁在自己手里;不要找身边本来就不在行的人,取假经;不要轻信“土郎中”。当今志愿填报都在网上进行,数据越来越公开。基于数据和规则科学报考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